hé dǒng chéng shì sān sòng jiàn bié qí èr
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慧方 (shì huì fāng)

顺水张帆息浪花,截流一句不周遮。
已登彼岸无余事,入海谁能更筭沙。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ùn shuǐ zhāng fān xī làng huā , jié liú yī jù bù zhōu zhē 。
yǐ dēng bǐ àn wú yú shì , rù hǎi shuí néng gèng suàn shā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顺着水流张起帆,停止了涌动的浪花,拦截了一句不周密的话语。已经登上彼岸,没有多余的事情要处理,进入大海之中,谁能更加精准地测量沙的深浅。
总结:全文:诗人借船行海的景象,表达了在处理事务时应该稳健行事、注意避免疏漏,并在取得成功后继续深入探索未知领域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其二》是由释慧方创作的,表达了离别之情以及人生的无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以水和航行的场景作为诗的背景,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感伤之情。首句"顺水张帆息浪花"描绘了一幅平静的河流景象,暗示着离别前的宁静时刻。船帆张开,浪花消散,如同离别前的宁静和祥和。
第二句"截流一句不周遮"表现了离别的痛苦之处。"截流"意味着离别,而"一句不周遮"则传达了情感的不尽之处。诗人可能在此句中表达了离别时无法尽述的离愁别绪。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彼岸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已登彼岸无余事"表示已经度过了离别后的日子,但"入海谁能更筭沙"则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海象征了无垠的未来,而"更筭沙"则强调了无法预测和计划未来的不确定性。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慧方写的《和董承事三颂见别》系列:

本文作者释慧方介绍:🔈

释慧方,号超宗,俗姓龚,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十七岁试经得度,历参名宿,执侍悟新禅师十四年。徽宗宣和中,初住隆庆寺,迁住吉州禾山寺、洪州云岩寺。爲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有《超宗慧方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查看更多>>

释慧方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