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ǎng dài tiān shān dào shì bù yù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李白 (lǐ bái)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quǎn fèi shuǐ shēng zhōng , táo huā dài yǔ nóng 。
shù shēn shí jiàn lù , xī wǔ bù wén zhōng 。
yě zhú fēn qīng ǎi , fēi quán guà bì fēng 。
wú rén zhī suǒ qù , chóu yǐ liǎng sān sōng 。

拜访 写景 抒情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 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挂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quǎn fèi shuǐ shēng zhōng , táo huā dài yǔ nóng 。
shù shēn shí jiàn lù , xī wǔ bù wén zhōng 。
yě zhú fēn qīng ǎi , fēi quán guà bì fēng 。
wú rén zhī suǒ qù , chóu yǐ liǎng sān sōng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
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
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
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后来,李白因坐永王李璘事入狱,流放夜郎,遇赦,漂泊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杜甫在成都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因"近无李白消息",写了一首《不见》诗怀念李白,担心他在外会闯祸,盼他早日归还"匡山"故乡。诗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次年,李白便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早年即富有才华,他在大匡山读书时,就描绘了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道士姓名,不得而知。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为一个层次,五、六两句为二个层次,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前四句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听耳闻目睹。诗人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这说明诗人一大早,就出门而行。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乐章。道士的处所,路程还不近呢。诗人从早走到中午时分,尚且没有听见道士敲钟的声音,只见树丛的深处,不时有麋鹿出没。这两句的妙处,暗示道士不在道院,为最后两句设下伏笔。以上四句。把道士远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新幽静的环境,逼真地摹写出来。前两句写狗吠声声,溪水淙淙,桃花含露,是诗人早上的所见听闻。"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是写中午时分的耳闻目睹。时间不同,地点各异,诗人所描写的见闻,也各不相同。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感。异常清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是写道士处所的近景,野竹参天,与青气融为一体,从碧绿的山峰间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一种优美壮观的奇境。飞、挂二字,是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动的画面。"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天,与青色的云气相接,浑为一体。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竹前冠一"野"字,是说翠竹是自然长成,并非人工培植,因而更觉可喜可爱。"霭"前冠一"青"字,与竹色协调,融为一色。"飞泉挂碧峰",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具有引入入胜,令人留连忘返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方才点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题。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大凡去访亲探友,不能相遇,就会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访道士,道士不在道院,又无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着急呢?尽管道士不在,诗人并没有立即返回,他远道而来,总想能见到道士,同他畅谈一番。"愁倚两三松",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写诗人等待道士回来,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颇能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无人知所去",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说明道士不知所去。是为"愁倚两三松"句,所作的铺垫。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所以,吴大受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诗筏》)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创作背景:

  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李白介绍:🔈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頲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於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爲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於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爲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爲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爲僚佐。璘谋乱... 查看更多>>

李白的诗:

相关诗词:

访戴链师不值 其一 (fǎng dài liàn shī bù zhí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胡仲弓

云淡风轻欲暮时,舣舟独载剡溪湄。
及门若遇戴安道,千古何人更有诗。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访隠者不遇 (fǎng yǐn zhě bù yù)

朝代:宋    作者: 吴子文

道人入山访道人,山深俗朴鸡犬驯。
道人不见道人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访朱道士不遇题山扉 (fǎng zhū dào shì bù yù tí shān fēi)

朝代:宋    作者: 翁森

闲来松下叩仙家,惟见山扉掩碧霞。
步绕篱根霜屦滑,已将心事语黄花。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跋赵唐卿所藏访戴图 其二 (bá zhào táng qīng suǒ cáng fǎng dài tú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张元干

王孙胸次足丘壑,幻出山阴访戴图。
草屋柴扉闭风雨,客来空去得知无。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 其二 (qī xī yù yǔ fǎng shí táng xiān shēng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熊禾

冀亳与歧山,一际五百年。
洙泗岂无集,未遇时运偏。
世降道愈悠,击壤呼尧天。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访僧法通不遇 (fǎng sēng fǎ tōng bù yù)

朝代:唐    作者: 姚合

访师师不遇,礼佛佛无言。
依旧将烦恼,黄昏入宅门。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再经太平观访沈道士不遇二首 其二 (zài jīng tài píng guān fǎng shěn dào shì bù yù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陈舜俞

不见芝岩驾鹤翁,抱琴归去悄无踪。
黄花似有东篱旧,山後山前取次逢。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宁乡道上遇张伯声 (níng xiāng dào shàng yù zhāng bǎi shēng)

朝代:宋    作者: 戴复古

山禽调舌待春哢,江雨收声开晓晴。
偶遇故人同杖履,梅花树下一诗成。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栖贤山访戴叔伦隐处 (qī xián shān fǎng dài shū lún yǐn chù)

朝代:宋    作者: 魏良臣

峰列洪都秀,名贤隐此间。
乱烟横古木,啼鸟恋深山。
我亦寻诗到,人谁访戴还。
高吟今不见,流水自潺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赠孤峰长老 (zèng gū fēng zhǎng lǎo)

朝代:宋    作者: 戴复古

孤峰何处住,惠远旧林泉。
日用无非道,心安即是禅。
幽栖云壑底,梦寐雪蓬边。
何日山阴道,同寻访戴船。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