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ù wú yì liú bié cì yùn sān shǒu qí yī
杜无逸留别次韵三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傅察 (fù chá)

薰蒸和气浃丰年,羸老欣闻诏令宣。
疾恶如雠知劲节,清言有味乐推贤。
却嫌松菊荒三径,故乞丝纶下九天。
欲识邦人思厚德,四郊草木亦依然。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xūn zhēng hé qì jiā fēng nián , léi lǎo xīn wén zhào lìng xuān 。
jí è rú chóu zhī jìn jié , qīng yán yǒu wèi lè tuī xián 。
què xián sōng jú huāng sān jìng , gù qǐ sī lún xià jiǔ tiān 。
yù shí bāng rén sī hòu dé , sì jiāo cǎo mù yì yī r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在薰蒸的气息中,丰收之年得到滋润,虚弱的老者高兴地听到了诏令的宣布。
对抗恶人就像对付仇敌一样,知道坚定的品质,表达清白之言则喜欢推崇贤能。
却因忧虑松菊草木的荒凉,因此请求用丝纶来降下祥瑞。
希望认识国家的人都思念厚德美德,四郊的草木依然茂盛。
总结:这篇古文描绘了薰蒸的气息滋润丰收的景象,老者听到了宣布丰年诏令的喜悦。文中提到要坚决对抗恶人,赞美善良清白的言辞,但也忧虑着荒凉的松菊和草木。最后,表达了对国家有德行的人的向往,以及四郊依然繁盛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傅察的《杜无逸留别次韵三首 其一》之一,表达了对丰年祥和的祝愿以及对忠厚正直、清新雅致的品质的赞美。这首诗通过自然的意象和政治隐喻,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和忠诚道德的向往。
首先,诗人以“薰蒸和气浃丰年”来描绘了一个景象,这里的“薰蒸和气”表明了大地的丰收和生气,这是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接着,他提到了“羸老欣闻诏令宣”,表达了老年人对国家政令的关切和欣喜,反映了他对国家兴旺的期盼。
其次,诗人强调了反对邪恶和支持正义的立场,将这种态度与“清言有味乐推贤”联系在一起。这里,他表现出对品德高尚和清廉的推崇,认为这是值得追求的美德。
然后,诗中出现了对松菊的提及,暗示了诗人对社会道德和政治状况的担忧。他希望通过诗歌的力量来影响九天,改善社会的道德风气,这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诗人提到“四郊草木亦依然”,强调了自然界的宁静和恒定,与社会的变迁形成对比。这种对自然的描绘也传达了一种平和与稳定的情感。
标签: 美景、政治隐喻、道德品质、自然与社会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傅察写的《杜无逸留别次韵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傅察介绍:🔈

傅察(一○九○~一一二六),字公晦,孟州济源(今属河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同进士出身。历青州司法参军,永年、淄川县丞。入爲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月,借宗正少卿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十一月至燕山府,二十一日至玉田县韩城镇,十二月七日金兵陷燕山时遇害,年三十七。谥忠肃。有《傅忠肃公文集》三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晁公休《故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赠徽猷阁待制傅公行状》,《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傅察诗,以清光绪傅以礼校刊《傅忠肃公文集》爲底本,校以傅增湘据明山阴祁氏澹生堂写本校补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肃集》(简称四库本)。 查看更多>>

傅察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