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zhì rì dú yóu jí xiáng sì qí yī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襄 (chén xiāng)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jǐng dǐ wēi yáng huí wèi huí , xiāo xiāo hán yǔ shī kū gāi 。
hé rén gèng sì sū fū zǐ , bú shì huā shí kěn dú lái 。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其一

—— 陳襄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jǐng dǐ wēi yáng huí wèi huí , xiāo xiāo hán yǔ shī kū gāi 。
hé rén gèng sì sū fū zǐ , bú shì huā shí kěn dú lá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在井底微弱的阳光来回摇曳,阴冷的雨水淋湿着枯黄的草木。
有谁能比拟苏夫子,不是花开时才愿独自前来。



总结: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在井底观察阳光和雨水的场景,借此来表达对于某位类似苏东坡(苏夫子)的人物的羡慕之情,认为这个人不是只在美好时光出现,而是愿意在平淡无奇的时刻也愿意独自来到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显现出对于真正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的人的称赞和向往。

赏析:陈襄的《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其一》通过描述一个人在冬至时节独自游览吉祥寺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寂静之感。整首诗以淡泊的笔触勾勒出冬天的荒凉景色,以及主人公的孤独之心。
首句“井底微阳回未回”,描写了冬至时节阳光微弱,仿佛刚刚回归,寓意着生命力的萧条。接着,“萧萧寒雨湿枯荄”,雨水冷冽,枯草湿润,强化了诗中的冷清感觉。作者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传递出冬天的萧索和荒凉。
在第三句“何人更似苏夫子”,提到“苏夫子”,指的是诗人苏轼,他以文学才情著称,但这里用来对比,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孤独。最后一句“不是花时肯独来”,强调了主人公在冬天季节独自前来吉祥寺的决心,也暗示了他在其他季节或许会有不同的心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了一幅冷清而深邃的冬日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心境。这种孤独并非消极,而是一种超然和宁静的存在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襄写的《冬至日独游吉祥寺》系列:

本文作者陈襄介绍:🔈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蒙阳等县。嘉佑二年(一○五七),入爲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复爲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陈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复知陈州。八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陈襄诗四卷,以宋刻《古... 查看更多>>

陈襄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