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zǐ zhān liú bié sān shǒu qí sān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东西南北无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
雕锼不遣治章句,烂熳先令饱文字。
疏慵嗟我厉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
传家粗足不愿余,同驾柴车还我里。

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dōng xī nán běi wú zhù shēn , jié mò fēng hú sì nán zǐ 。
diāo sōu bù qiǎn zhì zhāng jù , làn màn xiān lìng bǎo wén zì 。
shū yōng jiē wǒ lì zhī rén , shēng zǐ yè zhōng wéi kǒng sì 。
chuán jiā cū zú bù yuàn yú , tóng jià chuán chē huán wǒ lǐ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东西南北无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
雕锼不遣治章句,烂熳先令饱文字。
疏慵嗟我厉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
传家粗足不愿余,同驾柴车还我里。

【诗意概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处可归的人的境遇。四个胡人被封住,四处漂泊无定。他们身负才华,但却无从施展,因为他们所写的作品被人忽视,被埋没在无关紧要的文字中。他们对这样的境遇感到沮丧,心灵乏力,忧愁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认可。即使他们生有子嗣,也只能在夜间黯然无奈,担心他们的子嗣也会陷入同样的困境。这个家族的传承不起眼,没有人愿意继承,只能驾驶着简陋的柴车回到他们的故乡。这首诗通过描写这四个男子的遭遇,抒发了作者对于才华被埋没和传承的无奈之情。

【诗句翻译】
东西南北无住身,
无论在东、在西、在南或在北,无处安身,
羯末封胡四男子。
四个胡人被困封住。

雕锼不遣治章句,
他们的才华被忽视,无法被加以施展和发挥,
烂熳先令饱文字。
被埋没在琐碎的文字之中。

疏慵嗟我厉之人,
他们对于才能无法得到认可而感到沮丧,
生子夜中惟恐似。
即使他们生有子嗣,也担心他们会重蹈覆辙。

传家粗足不愿余,
家族的传承没有吸引力,没有人愿意继承,
同驾柴车还我里。
只能一同驾驶简陋的柴车回到故乡。

赏析:这是苏辙的《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其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东西南北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的感叹,以及对文字创作的坚守和追求的态度。
第一句"东西南北无住身"描写了诗人长期在不同地方流浪,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生活不安定的境况。"羯末封胡四男子"提到了羯末和胡四子,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政治乱象和战乱,增加了诗人的苦闷感。
第二句"雕锼不遣治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字创作的执着,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依然不愿意停止创作。"烂熳先令饱文字"强调了诗人对于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
第三句"疏慵嗟我厉之人"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于周围环境的不满,生活的压力使他感到疏离。"生子夜中惟恐似"则反映了诗人的担忧,怕自己的子孙将来也会面临类似的困境。
最后两句"传家粗足不愿余,同驾柴车还我里"表示诗人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不再像他一样漂泊,回到家乡。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次韵子瞻留别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