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ì qiǎn sān shǒu qí sān
自遣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智圆 (shì zhì yuán)

不惑年犹欠四年,道情高趣耻前贤。
清风明月知多少,漫学庐山种白莲。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ù huò nián yóu qiàn sì nián , dào qíng gāo qù chǐ qián xián 。
qīng fēng míng yuè zhī duō shǎo , màn xué lú shān zhǒng bái lián 。

抒情 哲理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四年后方才迈入不惑之年,但我对于道义情感与高尚兴趣,仍觉得自愧不如前贤。清风明月,我不知其中蕴含多少奥妙,只能漫无目的地向庐山学习,尝试种植洁白的莲花。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成长与修养的反思。他在不惑之年依然感到对前贤的道德与情感修养有所欠缺。然后通过“清风明月”比喻高尚品质与美好境界,但自知了解不足,只能踏实学习,期望自己能像庐山那样种植出洁白的莲花,象征清心寡欲,追求纯洁与高尚。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谦逊虚心的学习态度。

赏析:这首《自遣三首 其三》是由释智圆创作的诗歌。诗人在其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思考。
诗人自言不惑,年纪尚轻,但仍感觉欠缺了四年的修行,这显示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和对道德修养的高标准。他追求道情的高趣,不愿满足于前贤的成就,表现了他对自己的进取心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诗中提到的清风明月,象征着自然之美和道的清澈明晰。这些元素代表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和真理的追求。他借此表达了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认为要像庐山一样,种下白莲,需要不断学习和修炼。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智圆写的《自遣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智圆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於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於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乾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佑五年刊行於世。 智圆诗,存於《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查看更多>>

释智圆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