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zhōu zhú xī tíng qí èr
扬州竹西亭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赵鼎 (zhào dǐng)

锦缆牙樯一梦愁,行人空击木兰舟。
玉箫吹断青楼鎻,二十四桥风月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jǐn lǎn yá qiáng yī mèng chóu , xíng rén kōng jī mù lán zhōu 。
yù xiāo chuī duàn qīng lóu suǒ , èr shí sì qiáo fēng yuè qi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美丽的船绳和高挑的船桅成了梦中的忧愁,孤身的行人只能敲击着空空的木兰船。
美玉制成的箫声被断绝在青楼的铁窗上,二十四桥上秋风吹拂着风月。
全文总结:
这是一首描绘离愁别绪和秋夜之美的古文诗。诗人用锦缆、牙樯、木兰船等意象,表现了心中愁绪缠绵的情感;行人敲击空船的场景则寓意着徒劳无功之感。玉箫吹奏的声音在青楼中消失不见,映衬着二十四桥上秋风飒然,描绘了秋夜的幽静美景。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景物描绘,深情而含蓄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思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扬州竹西亭 其二》由赵鼎创作,描写了扬州的美丽风景以及旅人的离愁别绪。诗中运用了精美的意象和音韵,表现了秋日的宁静和江城的迷人景致。
首句“锦缆牙樯一梦愁”,通过“锦缆”和“牙樯”的描写,展现了江边的画面,而“一梦愁”则显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离别之情。
第二句“行人空击木兰舟”,表现了游子徒劳地敲打着木兰舟,希望传达心中的思念,却无人回应的寂寞。
第三句“玉箫吹断青楼鎻”,以“玉箫”和“青楼”这两个意象,描绘了扬州的美丽景色,但由于离愁的缠绕,美景也显得无法完全享受。
最后一句“二十四桥风月秋”,以“二十四桥”为代表的扬州景点,勾勒出了秋天的风景,将秋天的宁静与江城的美丽相结合。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赵鼎写的《扬州竹西亭》系列:

本文作者赵鼎介绍:🔈

赵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开封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司勳员外郎,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金兵逼长江,陈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四、二六、二九)。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出知平江、改知建康,移知洪州。四年,襄阳陷,召拜参知政事。都督川、陕诸军事(同上书卷六八、七五、七九)。同年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晋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与张浚幷相。监修神宗、哲宗实录,书成,高宗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之。六年,出知绍兴... 查看更多>>

赵鼎的诗:

赵鼎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