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 gēng yǒu gǎn
五更有感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毕仲游 (bì zhòng yóu)

杯酒虽同兴自殊,夜来不寤自嘻吁。
五更月落窗还暗,愁听山禽叫勃姑。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bēi jiǔ suī tóng xīng zì shū , yè lái bù wù zì xī xū 。
wǔ gēng yuè luò chuāng huán àn , chóu tīng shān qín jiào bó g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杯中的酒虽然大家都在同一兴致下饮用,但每个人的心情却各自独特,难以相互理解。夜晚来临,我却没有入睡,自己在心里发笑又叹息。
五更时分,月亮已经落下,窗户依然黑暗,我在愁苦中倾听山间禽鸟的叫声,心情沉重得像山间的叫声一样。
全文

总结:

诗人在描写一场夜晚的饮酒与心情。虽然大家共饮一杯酒,但每个人的心情却是独特的。夜晚来临,诗人失眠,心中忧愁,倾听山间禽鸟的叫声,彷佛与他的心境相呼应。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烘托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情感的复杂与孤独。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毕仲游介绍:🔈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後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佑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爲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爲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佑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 查看更多>>

毕仲游的诗:

相关诗词:

至邑有感二首 其一 (zhì yì yǒu gǎn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赵蕃

朱弦昔日被歌声,岁月频更感易生。
唯有锦江桥下水,相逢不改旧时清。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京居感兴五首 其二 (jīng jū gǎn xīng wǔ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贺铸

平生感激心,炯炯徒自许。
尘埃五十弦,难为齐人拊。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自遣诗三十首 一 (zì qiǎn shī sān shí shǒu yī)

朝代:唐    作者: 陆龟蒙

五年重别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
更感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忧患感叹二首 其一 (yōu huàn gǎn tàn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杨万里

醉里还多感,醒来却更愁。
醉醒都不是,愁感几时休。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京居秋感五绝句 其三 (jīng jū qiū gǎn wǔ jué jù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晁说之

随蝶求官秋绪多,自甘老罢乐婆娑。
枕邉风雨五更梦,声在长衢朝马过。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宵有感 其五 (chūn xiāo yǒu gǎn qí wǔ)

朝代:宋    作者: 白玉蟾

月落知何处,夜长无了时。
幽人春自感,鶑燕亦何知。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秋三绝 其三 (gǎn qiū sān jué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张耒

高林败叶已飕飕,更有寒莎翠已收。
若道神仙脱情累,如何独唱感庭秋。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写景 抒情

和浔阳宰感旧绝句五首 四 (hé xún yáng zǎi gǎn jiù jué jù wǔ shǒu sì)

朝代:唐    作者: 李中

知君百里鸣琴处,公退千山尽日看。
政化有同风偃草,更将余力拯孤寒。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更 (wǔ gēng)

朝代:宋    作者: 张耒

岁事先教蟋蟀催,暮云楼阙殷轻雷。
五更庭叶惊残梦,知有清秋犯雨来。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七 (liù qī)

朝代:唐    作者: 王梵志

知恩须报恩,有恩莫不更。
(「更」,伯三五五八、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报」。
)[更]在枯井中,(「更」字据伯三五五八卷补。
)谁能重来救。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