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 kǒng jīng fù èr shǒu qí èr
挽孔经父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攽 (liú bān)

往昔方闻策,中间五谏书。
直绳无废墨,利刃必投虚。
任重生何薄,年长恨有余。
悲君虽视草,不及马相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wǎng xī fāng wén cè , zhōng jiān wǔ jiàn shū 。
zhí shéng wú fèi mò , lì rèn bì tóu xū 。
rèn chóng shēng hé báo , nián zhǎng hèn yǒu yú 。
bēi jūn suī shì cǎo , bù jí mǎ xiāng r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往昔我听说了这样一段事迹,那是在古代有个人遵循着明智的策略,他撰写了五篇劝谏的奏折。
他言辞直截了当,没有浪费一滴墨水,而一旦利剑拿起,就必然要斩下空气中的虚影。
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在面对重任时感到责任的沉重,岁月的积累让他对光阴的消逝感到懊悔。
尽管悲叹君主对待忠良犹如对待草芥,然而他的能力与名士马相如相比仍然有所不及。



总结: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个聪明谨慎的人以策略与智谋,撰写了五封劝谏的奏折。他直言不讳,丝毫不浪费时间,若是必要,利剑也会毫不犹豫地斩断虚影。虽然他才华出众,但担负的责任让他觉得沉甸甸的,对时光的消逝充满懊悔。他悲叹君主对待忠良不如对待草芥,但与马相如相比,他自认能力不及。

赏析:
这是刘攽的《挽孔经父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虽然有才华却未能为国家出力而感到的愧疚之情。
诗中提到“往昔方闻策”,意味着诗人早已听闻过孔子的伟业和智慧,而“中间五谏书”则指的是孔子五次上书谏言,表现出他对国家政事的担忧和忠言。接着诗中出现“直绳无废墨,利刃必投虚”,形象地表达了孔子坚持原则,不偏不倚的品德和他只在有必要时使用武力的原则。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写到“任重生何薄,年长恨有余”,这句话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未能为国家贡献更多的懊悔之情。最后的“悲君虽视草,不及马相如”则以对汉代大将马相如的赞美来形成对比,显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不满和自责。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攽写的《挽孔经父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刘攽介绍:🔈

刘攽(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爲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爲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反对青苗法,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爲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爲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元佑四年卒(《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二三),年六十七。刘攽精邃经学、史学,《宋史》本传称着书百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作六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 查看更多>>

刘攽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