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 jiāng sī hù cí qí èr
挽江司户词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才邵 (liú cái shào)

早岁识真际,前身疑浄名。
穷通百年内,生死一铢轻。
成佛无先後,同参有弟兄。
悲伤随世谛,益见在原情。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zǎo suì shí zhēn jì , qián shēn yí jìng míng 。
qióng tōng bǎi nián nèi , shēng sǐ yī zhū qīng 。
chéng fó wú xiān hòu , tóng cān yǒu dì xiong 。
bēi shāng suí shì dì , yì jiàn zài yuán qí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早年我认识到真实的本质,对我前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是否与“浄名”有关。在经历了百年的贫困与富裕后,我发现生死对我而言只是一文不值。成佛无所谓先后,与我一同修行的众生都是如同弟兄。面对这世俗的悲欢离合,我渐渐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在原始的情感中我逐渐获得了智慧的提升。
总结:这段文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早年对自我身份和真实认知的怀疑,通过百年的经历,认识到生死对于修行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成佛并无先后之分,众生同为修行者的亲如弟兄。在面对人生的各种悲欢离合时,逐渐体悟到真正的智慧和境界。

赏析:
刘才邵的《挽江司户词 其二》深刻表达了人生的沉浮变幻和对生死、人生真谛的思索。诗人在早年对真实世界有了认识,但对自身的本质和存在感产生了怀疑,如同浄名一般。
诗中“穷通百年内,生死一铢轻”,表明诗人对世俗成就的淡泊态度,认为富贵与贫贱在人生的百年中只是一点轻重而已,而生死更是微不足道。他强调人生的短暂和脆弱,以铢为喻,凸显生死对于真正的成佛之道的微薄价值。
“成佛无先後,同参有弟兄”,诗人宣扬成佛不分先后,所有追求佛道的众生都有机会。这体现了诗人对平等、共通的佛法信仰,强调了众生皆有晋升佛果的可能性。
最后两句“悲伤随世谛,益见在原情”,诗人表达了对世界的深沉思考,认为人生的悲伤与世间真理息息相关,但对于真理的洞悉应当来自内心的原真情感。这突显了诗人对内在信仰与情感的重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才邵写的《挽江司户词》系列:

本文作者刘才邵介绍:🔈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爲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 查看更多>>

刘才邵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