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 lǎo ān dú yún ān jiù tí bài cì qí yùn èr shǒu qí èr
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德洪 (shì dé hóng)

道乡归路晚,世迹陷泥深。
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
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dào xiāng guī lù wǎn , shì jì xiàn ní shēn 。
lǎo sǐ xiān tōng hào , bìng shuāi jīn jiàn xún 。
guī mó gāo shì yì , liào lǐ zhù shān xīn 。
yuè zài gū fēng dǐng , dòng yuán shí yī yí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道乡的归路在黄昏时分,世间的变迁使人陷入深深的泥沼之中。
在年老时先通晓了消耗之道,如今在疾病衰老之际又体会到寻觅生存的艰难。
对于世事的轮回和人世间的意义,有着高远的心境,处理着在山中安居的心情。
月亮悬挂在孤峰之巅,寒冷的山林中一只猿猴时而吟唱。
全文总结:这是一首描写老者在归乡路上感慨人生沧桑和寻觅生存的古诗。老者经历了岁月的消磨,体悟到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变幻,心怀对世间意义的追求,在山中过着静谧的生活。诗人以冻猿吟咏的场景,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共鸣。

赏析::
这是释德洪的《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 其二》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修行寻道的向往之情。
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回乡的路途,路途晚归,让人不禁想起了世俗的种种纷扰,将世俗生活比作深泥,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老死与疾病都是不可避免的,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但诗人并未绝望,他提到了规模高世意,这里的规模可以理解为广博的知识和修养,高世意则代表了超越尘世的思考与理念。诗人似乎在山中修行,追求着心灵的宁静和升华。
诗末提到“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月光照耀着孤峰,寂静中的一只猿猴发出吟唱,这个场景表现出山林中的宁静和灵性。这或许是诗人在山中寻道的过程中的一种心灵抒发。
标签: 抒情、寻道、自然、思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德洪写的《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 查看更多>>

释德洪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