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è ān chū chéng èr shǒu qí yī
乐庵初成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衡 (lǐ héng)

老子平生百不足,庵成那管食无肉。
终朝闭户只读书,四面开窗都见竹。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lǎo zǐ píng shēng bǎi bù zú , ān chéng nà guǎn shí wú ròu 。
zhōng cháo bì hù zhī dú shū , sì miàn kāi chuāng dōu jiàn zh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老子平生百事不足,庵中虽然建成,却不计较没有肉吃。整天闭门不出,专心读书,四面开窗都能看见竹林。

总结:

这首古文表达了老子平淡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他认为在世俗百事纷扰中,不需要追求太多物质享受,住所建成也不在乎没有肉食。他宁愿整天闭门不出,专心致志地读书,享受清静的生活。四面开窗,所见皆是竹林,象征着他过着与自然相交融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老子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赏析:: 这首诗是李衡的《乐庵初成二首》之一,表达了诗人在乐庵生活的宁静和清净之感。诗中,诗人以自己的庵居为背景,表现出一种简朴与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言道,老子平生百事不求太多,庵居刚刚建成,便不拘于世俗繁华,甚至不必食用肉食,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终日闭户,这种专注的生活方式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诗人的庵居四周都是竹子,这一描写增强了诗意的宁静感,竹子常被视为高雅和纯净的象征,与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标签: 抒情、咏物、清净、修身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衡写的《乐庵初成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李衡介绍:🔈

李衡(一一○○~一一七八),字彦平,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授吴江县主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连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召爲监察御史。五年,出知婺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二三)。召拜司封郎中,迁枢密院检详文字,除侍御史。八年,差同知贡举(同上书选举一之一八)。致仕後定居崑山,名其室曰乐庵,自号乐庵叟,学者称乐庵先生。淳熙五年卒,年七十九(以上《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二引《苏州府志》、《乐庵遗事》)。有《乐庵集》、《和寒山拾得诗》等,均佚;今存《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弟子龚昱辑有《乐庵语录》五卷。《淳佑玉峯志》卷中、《宋史》卷三... 查看更多>>

李衡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