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zhāo tí yuàn jìng zhào táng
题招提院静照堂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俞希旦 (yú xī dàn)

槜李招提好,新堂向静开。
因名求定慧,对镜悟西来。
夜席常留月,寒阶暗落梅。
师归得真趣,无复顾尘埃。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zuì lǐ zhāo tí hǎo , xīn táng xiàng jìng kāi 。
yīn míng qiú dìng huì , duì jìng wù xī lái 。
yè xí cháng liú yuè , hán jiē àn luò méi 。
shī guī dé zhēn qù , wú fù gù chén ā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槜李招提的庙宇非常美好,新建的大堂向着宁静的方向开放。因为追求名号而寻求定慧,就像对着镜子觉悟佛陀的教义一样。夜晚,常常在席上赏月,寒冷的阶梯上落满了梅花。师父已经归得真正的修行趣味,再也不再顾念尘埃纷扰。

全文

总结:

诗人描写了槜李招提庙宇的美好和宁静,以及求取定慧的心境。夜晚的月色和寒梅增添了一份清冷的美感。最后,弟子向师父的修行境界致敬,表示师父已经超脱尘世纷扰,达到了真正的修行境界。

赏析:这首诗《题招提院静照堂》是由唐代诗人俞希旦创作的。诗人以招提寺为背景,写下了一幅宁静清幽的禅院景象,表现了修行者对佛教教义的追求和领悟。
首句“槜李招提好,新堂向静开”中,“槜李”指槜李山,即招提山,是佛教胜地。诗人欣赏这里的环境,新修的禅堂向着宁静的方向开放,象征着心境的宁静和净化。
第二句“因名求定慧,对镜悟西来”表达了诗人在这里修行的动机。他来此地是为了追求定慧,希望在这里洗净内心,参悟佛法,领悟佛陀的智慧。对镜悟西来,意味着通过内省反思,领悟佛陀的教导。
接下来的两句“夜席常留月,寒阶暗落梅”展现了禅院的宁静和美丽。夜晚,禅院中的月光洒在席上,静谧的氛围中,落英缤纷,生活在这里的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最后一句“师归得真趣,无复顾尘埃”表明修行者在这里获得了真正的趣味,不再回顾尘世的纷扰和俗世的诱惑,已经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境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 21 首名为《题招提院静照堂》的诗:

本文作者俞希旦介绍:🔈

俞希旦,祖籍歙县(今属安徽),徙居丹徒(今江苏镇江)。献卿子。仁宗嘉佑六年(一○六一)进士。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爲两浙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二三)。八年,知亳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元丰四年(一○八一)知滑州(同上书卷三一六)。卒於官,终朝议大夫。《新安志》卷六、《京口耆旧传》卷二有传。 查看更多>>

俞希旦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