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huà jú
题画菊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郑思肖 (zhèng sī xiào)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huā kāi bù bìng bǎi huā cóng , dú lì shū lí qù wèi qióng 。
nìng kě zhī tóu bào xiāng sǐ , hé zēng chuī duò běi fēng zhōng 。

古诗三百首 秋天 写花 菊花 言志

題畫菊

——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huā kāi bù bìng bǎi huā cóng , dú lì shū lí qù wèi qióng 。
nìng kě zhī tóu bào xiāng sǐ , hé zēng chuī duò běi fēng zhōng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赏析: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郑思肖介绍:🔈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名与字、号皆宋亡後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善画墨兰,宋亡後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爲地已爲人夺去。元仁宗延佑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乾学《通监後篇考异》以爲是明末人僞托。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爲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 查看更多>>

郑思肖的诗:

相关诗词:

题渊明采菊图 (tí yuān míng cǎi jú tú)

朝代:宋    作者: 郑起潜

闲却经纶手,东篱把菊枝。
先生花外意,难画亦难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题骆菊岩诗稿 (tí luò jú yán shī gǎo)

朝代:宋    作者: 何梦桂

歃尽秋泉不疗饥,菊边更读菊岩诗。
寒英摇落渊明老,尚见遗编说义熙。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无题 (wú tí)

朝代:宋    作者: 薛师石

平生爱菊与梅花,菊比渊明梅似逋。
谁知此道今寥落,爱菊爱梅人也无。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存目 其五 (cún mù qí wǔ)

朝代:宋    作者: 朱熹

诗题:挽沈菊山首句:爱菊平生不爱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题张尚书画册四首 牡丹 (tí zhāng shàng shū huà cè sì shǒu mǔ dān)

朝代:宋    作者: 林希逸

生意草亦佳,可但莲菊好。
富贵本何心,莫以色见我。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存目 其一二 (cún mù qí yī èr)

朝代:宋    作者: 刘筠

诗题:和景初九日登高不见菊首句:从来秋菊不曾栽。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题焕少章墨菊 (tí huàn shǎo zhāng mò jú)

朝代:宋    作者: 释居简

采薇不疗餐英瘦,着眼无从到朵颐。
秋露染毫余晓馥,便成画餠亦忘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九日 (jiǔ rì)

朝代:宋    作者: 洪咨夔

老无擘画笑柴桑,两眼惺惺菊自黄。
渠更笑人无菊把,拒霜相对过重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jiāng fù hú zhōu liú tí tíng jú)

朝代:唐    作者: 杜牧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谢司路钤遗菊花塔 (xiè sī lù qián yí jú huā tǎ)

朝代:宋    作者: 喻良能

夫君遗我菊浮屠,分得清香供读书。
突兀便高三数尺,层层画影绿扶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