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唐诗 >诗词名句 > 三五七言体诗 >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出自哪首诗?

答案:(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出自: 唐代 高迈 《三五七言体诗》, 诗句拼音为: qiū fēng qīng

问题2:“(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的下一句是: 秋月明 , 诗句拼音为: qiū yuè míng ,诗句平仄:平仄平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全诗

三五七言体诗 (sān wǔ qī yán tǐ shī)

朝代:唐    作者: 高迈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晃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为李白诗,然《才调集》卷十收作无名氏诗,严羽《沧浪诗话》则以为郑世翼作,杨齐贤、王琦定为李白作,未举证。
今人詹鍈《李诗辨僞》以为非李白作,论证甚详瞻。
《炙毂子诗格》晚唐王叡作。
时去高迈、李白时代甚近,其说当可信。
)。

平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

qiū fēng qīng , qiū yuè míng 。
luò yè jù huán sàn , hán wū qī fù jīng 。
xiāng sī xiāng huàng zhī hé rì , cǐ shí cǐ yè nán wéi qíng 。
( jiàn 《 yín chuāng zá lù 》 juàn shí wǔ 《 zhì gū zǐ shī gé 》 yǐn ) ( àn : 《 quán táng shī 》 juàn yī bā sì shōu cǐ shī wèi lǐ bái shī , rán 《 cái diào jí 》 juàn shí shōu zuò wú míng shì shī , yán yǔ 《 cāng làng shī huà 》 zé yǐ wéi zhèng shì yì zuò , yáng qí xián 、 wáng qí dìng wèi lǐ bái zuò , wèi jǔ zhèng 。
jīn rén zhān yāng 《 lǐ shī biàn wěi 》 yǐ wéi fēi lǐ bái zuò , lùn zhèng shèn xiáng zhān 。
《 zhì gū zǐ shī gé 》 wǎn táng wáng ruì zuò 。
shí qù gāo mài 、 lǐ bái shí dài shèn jìn , qí shuō dāng kě xìn 。
) 。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繁体原文

三五七言體詩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烏棲復驚。
相思相晃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見《吟窗雜錄》卷十五《炙轂子詩格》引)(按:《全唐詩》卷一八四收此詩爲李白詩,然《才調集》卷十收作無名氏詩,嚴羽《滄浪詩話》則以爲鄭世翼作,楊齊賢、王琦定爲李白作,未舉證。
今人詹鍈《李詩辨僞》以爲非李白作,論證甚詳瞻。
《炙轂子詩格》晚唐王叡作。
時去高邁、李白時代甚近,其說當可信。
)。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全诗注音

qiū fēng qīng , qiū yuè míng 。

秋风清,秋月明。

luò yè jù huán sàn , hán wū qī fù jīng 。

落叶聚还散,寒乌栖复惊。

xiāng sī xiāng huàng zhī hé rì , cǐ shí cǐ yè nán wéi qíng 。

相思相晃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jiàn 《 yín chuāng zá lù 》 juàn shí wǔ 《 zhì gū zǐ shī gé 》 yǐn ) ( àn : 《 quán táng shī 》 juàn yī bā sì shōu cǐ shī wèi lǐ bái shī , rán 《 cái diào jí 》 juàn shí shōu zuò wú míng shì shī , yán yǔ 《 cāng làng shī huà 》 zé yǐ wéi zhèng shì yì zuò , yáng qí xián 、 wáng qí dìng wèi lǐ bái zuò , wèi jǔ zhèng 。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为李白诗,然《才调集》卷十收作无名氏诗,严羽《沧浪诗话》则以为郑世翼作,杨齐贤、王琦定为李白作,未举证。

jīn rén zhān yāng 《 lǐ shī biàn wěi 》 yǐ wéi fēi lǐ bái zuò , lùn zhèng shèn xiáng zhān 。

今人詹鍈《李诗辨僞》以为非李白作,论证甚详瞻。

《 zhì gū zǐ shī gé 》 wǎn táng wáng ruì zuò 。

《炙毂子诗格》晚唐王叡作。

shí qù gāo mài 、 lǐ bái shí dài shèn jìn , qí shuō dāng kě xìn 。

时去高迈、李白时代甚近,其说当可信。

) 。

)。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全诗翻译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译文:二:

一个人在孤苦的异地,寒秋夜里,一阵清冷的秋风吹得我直打寒颤,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飘落的叶子在风中打了几转,最后随风飘散各处,他们也曾经在一棵树上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在微风中窃窃私语,而今却也免不了最终的分离,早已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被这阵挂的树枝作响落叶飘散的声音惊醒,难耐凋零凄凉之景,呱呱的加了几声,可是在这秋寒夜里,加重了我心头的悲凉思念之情。
想起曾经相遇相知的种种,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而此时此刻我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如果有人也这么思念过一个人,就知道这种相思之苦。
想起你的时候数不胜数,而孤单的时候则陷入了更加漫长无休无止的相思中,最后只能回忆起以前的美好来排解。
唉,早知道如此牵绊我心,不如当时就不认识你好了!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总结赏析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诗句作者高迈介绍:

迈,中宗初年人,有赋一卷。今存诗一首。(《全唐诗》无高迈诗,传据《新唐书·艺文志》、《全唐文》卷二七六)更多...

“(见《吟窗杂录》卷十五《炙毂子诗格》引)(按:《全唐诗》卷一八四收此诗爲李白诗”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