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树落疎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杂树落疎花”出自哪首诗?

答案:杂树落疎花”出自: 唐代 戴叔伦 《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zá shù luò shū huā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2:“杂树落疎花”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杂树落疎花”的上一句是: 乱云收暮雨 , 诗句拼音为: luàn yún shōu mù yǔ ,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

问题3:“杂树落疎花”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杂树落疎花”的下一句是: 到日应文会 , 诗句拼音为: dào rì yìng wén huì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杂树落疎花”全诗

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 (sòng lǐ shěn zhī guì zhōu yè zhōng chéng shū)

朝代:唐    作者: 戴叔伦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
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
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疎花
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zhī yīn bù kě yù , cái zǐ xiàng tiān yá 。
yuǎn shuǐ xià shān jí , gū zhōu shàng lù shē 。
luàn yún shōu mù yǔ , zá shù luò shū huā 。
dào rì yìng wén huì , fēng liú shèng ruǎn jiā 。

“杂树落疎花”繁体原文

送李審之桂州謁中丞叔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
遠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賒。
亂雲收暮雨,雜樹落疎花。
到日應文會,風流勝阮家。

“杂树落疎花”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疎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

“杂树落疎花”全诗注音

zhī yīn bù kě yù , cái zǐ xiàng tiān yá 。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

yuǎn shuǐ xià shān jí , gū zhōu shàng lù shē 。

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

luàn yún shōu mù yǔ , zá shù luò shū huā 。

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疎花。

dào rì yìng wén huì , fēng liú shèng ruǎn jiā 。

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

“杂树落疎花”全诗翻译

译文:
知音难得一遇,才子却离故乡漂泊。
远山下水奔流湍急,孤舟行至途中却负债。
乌云散去,暮雨收敛,树木凋零花减少。
到了相约的日子,应该有文人相聚,气质风流胜过阮籍之家。



总结:

诗人表达了知音难得、才子漂泊他乡的苦衷,以及他旅途中的艰辛和负债之苦。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云散雨收,树木凋零花减少。尽管如此,诗人仍然期待着与其他文人相会,展示自己的风流才情,超越了阮籍之家的风采。

“杂树落疎花”总结赏析

赏析:这是戴叔伦的《送李审之桂州谒中丞叔》。这首诗以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表达对知己李审之的离去之感,展现了诗人的别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表现了诗人对李审之的赞赏之情。诗人认为李审之是个才子,但却不易相遇,因为他已经远赴桂州。这句话传达了友情之深和别离之痛。
接着,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写:“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形象地表现了李审之的离去情景。远水急流和孤舟的形象都强调了离别之不易,增加了诗句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第三句“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疎花”,通过描写天空和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离别时节的来临。乱云收敛、杂树凋零的景象都暗合了别离之感,使诗句更具意境和情感。
最后一句“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表达了诗人对李审之未来的期待。诗人相信李审之会有出色的前程,他的风采将胜过阮籍,这也是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别离之苦和友情之珍贵,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标签: 友情、离别、期待

“杂树落疎花”诗句作者戴叔伦介绍:

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刘晏管盐铁,表主运湖南。嗣曹王臯领湖南、江西,表佐幕府。臯讨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俄即真,迁容管经略使,绥徕蛮落,威名流闻。德宗尝赋中和节诗,遣使者宠赐,世以爲荣。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刘晏管盐铁,表主运湖南,嗣曹王臯领湖南、江西,表佐幕府,臯讨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俄即真,迁容管经略使,绥徕蛮落,威名流闻,德宗尝赋中和节诗,遣使者宠赐,世以爲荣。集十卷,今编诗二卷。更多...

“杂树落疎花”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