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两奇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心境两奇绝”出自哪首诗?

答案:心境两奇绝”出自: 宋代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其四》,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xīn jìng liǎng qí jué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仄

问题2:“心境两奇绝”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心境两奇绝”的上一句是: 根尘各清浄 , 诗句拼音为: gēn chén gè qīng jìng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仄

问题3:“心境两奇绝”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心境两奇绝”的下一句是: 真源未纯熟 , 诗句拼音为: zhēn yuán wèi chún shú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心境两奇绝”全诗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其四 (cì yùn dìng huì qīn zhǎng lǎo jiàn jì bā shǒu qí sì)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幽人白骨观,大士甘露灭。
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绝
真源未纯熟,习气余陋劣。
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绁。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yōu rén bái gǔ guān , dà shì gān lù miè 。
gēn chén gè qīng jìng , xīn jìng liǎng qí jué 。
zhēn yuán wèi chún shú , xí qì yú lòu liè 。
pì rú yǐ fàng yīng , zhōng yè shí chè xiè 。

“心境两奇绝”繁体原文

次韵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 其四

幽人白骨觀,大士甘露滅。
根塵各清浄,心境兩奇絕。
真源未純熟,習氣餘陋劣。
譬如已放鷹,中夜時掣紲。

“心境两奇绝”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幽人白骨观,大士甘露灭。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绝。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真源未纯熟,习气余陋劣。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绁。

“心境两奇绝”全诗注音

yōu rén bái gǔ guān , dà shì gān lù miè 。

幽人白骨观,大士甘露灭。

gēn chén gè qīng jìng , xīn jìng liǎng qí jué 。

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绝。

zhēn yuán wèi chún shú , xí qì yú lòu liè 。

真源未纯熟,习气余陋劣。

pì rú yǐ fàng yīng , zhōng yè shí chè xiè 。

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绁。

“心境两奇绝”全诗翻译

译文:
幽居的人看到白骨,伟大的士人甘露消散。根本的尘埃都变得纯净,内心的境界都变得奇特而绝妙。然而真正的根本还未完全纯熟,习气仍然有些粗劣。可以比作放飞了一只老鹰,但在深夜时却被束缚住了脚翅。

全文传达了一个寓意,描述了一位隐居深山的人,他洞悉了世事百态,看透了世俗的虚幻与变幻。他修行自身,除去尘埃,内心境界卓然独特。然而,他也意识到自己仍有未完善之处,尚需进一步修炼摆脱习气。这就像是放飞了一只老鹰,它在天空中飞翔,但在某些时刻,还会被束缚住,难以完全展现其自由与飞翔的本质。这个寓意告诫人们要不断反省自身,去除陋习,才能真正摆脱束缚,达到纯净与奇绝的境界。

“心境两奇绝”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中的第四首,表达了禅宗佛教的思想,同时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内心感悟。
诗中通过描写幽人白骨观,大士甘露灭的景象,表现了人生的短暂和生死的无常。白骨观象征了生命的枯朽,大士甘露的灭去则暗示了一切都会归于虚无。这些景象反映了佛教中对世界的看法,强调了脱离尘世的追求。
诗人还以"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绝"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清净,这是修行的目标。然而,他也坦言自己的"真源未纯熟,习气余陋劣",意味着他自己的修行之路仍然未完成,内心的杂念和陋习仍然存在。
最后两句"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绁"则用譬喻的手法,比喻自己的修行如同一只在黑夜中放飞的鹰,难以掌控。这一比喻传达出了诗人对修行之路的挣扎和努力。

“心境两奇绝”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心境两奇绝”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