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è tán huà shì qí sān
送泐潭化士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慧空 (shì huì kōng)

瞎驴无足尾过头,蹴踏乾坤势未休。
大寂马驹追莫及,沩山水牯岂同流。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xiā lǘ wú zú wěi guò tóu , cù tà qián kūn shì wèi xiū 。
dà jì mǎ jū zhuī mò jí , wéi shān shuǐ gǔ qǐ tóng li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瞎驴没有蹄子,胡乱行走;蹄踏乾坤,势不停息。大寂马驹追赶不及,沩山的水牛岂能与之同流。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瞎驴和大寂马驹的对比,表达了对能力和实力的思考。瞎驴因无足尾,行动不稳定,象征着在人生道路上缺乏目标和方向;而大寂马驹则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和势头,使其他事物追赶不及,这暗示了拥有优势和实力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引发人们对于生活态度和行动力的思考。

《送泐潭化士 其三》是释慧空的诗作,通过巧妙运用对比和意象来表达一种禅宗的哲理和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匹“瞎驴”的场景,通过对比驴的特点,表现出了一种禅宗的境界和哲理。
首先,诗中提到的“瞎驴无足尾过头”暗示了禅宗的思想,即通过去除杂念和执着,可以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这匹瞎驴似乎没有足够的眼力看清前方,过于急躁,象征着世俗之人的焦虑和浮躁。而“过头”则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时可能会超越正道,迷失方向。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大寂马驹追莫及”,寂静与追逐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大寂”可以理解为禅宗中的寂静境界,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超越,与前文的“过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马驹的追赶象征着人们在世俗中不断追求,但却无法追及内心的宁静和境界。这种比喻传达了禅宗的教义,即通过内心的平和与超越世俗的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最后,诗中提到“沩山水牯岂同流”,强调了禅宗的独特性和超越世俗的品质。沩山水与普通的水流不同,象征着禅宗修行者的特殊性和境界的卓越。这句话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即通过修行和内心的净化,可以达到不同于一般人的境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慧空写的《送泐潭化士》系列:

本文作者释慧空介绍:🔈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於圆悟、六祖,後至疏山,爲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编爲二卷。 查看更多>>

释慧空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