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ǔ liù shǒu qí yī
颂古六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宗杲 (shì zōng gǎo)

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全不顾。
只因闹市里等人,被人唤作破落户。
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忘却来时路。
稽首弥勒世尊,得与麽宽肠大肚。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sān qiān wēi yí dōu bù xiū , bā wàn xì xíng quán bù gù 。
zhī yīn nào shì lǐ děng rén , bèi rén huàn zuò pò luò hù 。
dōu lǜ nèi yuàn jiǔ pāo lí , zòng guī wàng què lái shí lù 。
qǐ shǒu mí lè shì zūn , dé yǔ mó kuān cháng dà dù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不修整三千条威仪,也不顾及八万条细节的规矩。
只因身处热闹繁华的市井之中,被人称为贫穷失意的家庭。
在兜率内院久久逗留,后来虽然归来,但早已忘却来时的路。
虔诚地向弥勒世尊行礼,得到他宽宏大量、胸怀广阔的加持。
全文总结:
这篇古文描述了一个人因为身处闹市而被称为贫穷之人,他不拘泥于礼仪规矩,也不顾及琐碎的事务。在逗留在兜率内院一段时间后,虽然归来,但对回家的路已经失去了记忆。最后,他虔诚地向弥勒世尊行礼,获得了世尊宽容豁达的加持。这篇文章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宽容大度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颂古六首 其一》是由释宗杲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清心寡欲、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直白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世俗荣华富贵的不屑,以及对佛法与内心平静的追求。
首句 "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全不顾。" 表明了诗人不为虚荣与外表功名所困扰,他不修饰外表,不在乎世俗的细枝末节。
接下来的句子 "只因闹市里等人,被人唤作破落户。" 暗示了诗人被世俗看作是废弃的人,但他却认为这是一种解脱,不受物质与虚荣的束缚。
"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忘却来时路。" 这两句表明诗人已经离开了世俗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他不再追忆过去的世俗生活。
最后两句 "稽首弥勒世尊,得与麽宽肠大肚。" 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弥勒菩萨代表着慈悲与宽容,诗人希望能够在修行中达到内心的宽广和胸襟的豁达。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宗杲写的《颂古六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5 首名为《颂古六首 其一》的诗:

本文作者释宗杲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後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後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於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於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 查看更多>>

释宗杲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