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áo yao èr shǒu qí èr
芍药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朱松 (zhū sōng)

已分春光冉冉过,奇葩好在奈愁何。
谁令玉颊红成点,如意痕深琥珀多。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ǐ fēn chūn guāng rǎn rǎn guò , qí pā hǎo zài nài chóu hé 。
shuí lìng yù jiá hóng chéng diǎn , rú yì hén shēn hǔ pò duō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已经分明春光徐徐流逝,奇异的花朵美丽得让人难以忧愁。
是谁让玉颊染上红晕,像是意欲的痕迹深深镶嵌于琥珀之间。

总结:

诗人描述了春光渐行渐远的景象,称赞了那些奇特的花朵美丽动人,使人无法忧愁。接着,诗人提到了一个谜一般的人物,让女子的脸颊泛起红晕,看似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如同琥珀之间的纹路。这首诗以描写春光和花朵为主,但也透露出一丝微妙的恋情意味,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赏析:: 这首《芍药二首 其二》由朱松创作,描写了芍药花的美丽与特点。诗人首先描述了春光的到来,春光温暖地洒在芍药花上,使其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接着,诗人提到了芍药花的奇特之处,表达了对它的赞叹。诗中用“奇葩好在奈愁何”这句话,表达了芍药花美丽的无法言喻,让人感到无法再有何种愁苦。
在下半部分,诗人以修辞手法独特的表达,描写了芍药花的形态。他说玉颊红成点,如意痕深琥珀多,通过比喻,将芍药花的花瓣形容得娇美如玉,颜色如红宝石,如意痕深如琥珀。这样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芍药花的华贵和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芍药花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花的倾慕之情。
标签: 抒情、写景、咏物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朱松写的《芍药二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作者朱松写的 1 首名为《芍药二首 其二》的诗:

本文作者朱松介绍:🔈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爲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郑镳抄本(简称郑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 查看更多>>

朱松的诗:

朱松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