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sì wǎn yóu jiǔ qǔ chí
上巳晚游九曲池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韩琦 (hán qí)

九曲池边第一开,舣舟同赏尽高才。
弯流自得黄河势,怪石应从紫阁来。
尘外恍迷仙境界,竹间深有古亭台。
徘徊复至丰碑下,花萼吁嗟作盗灰。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jiǔ qǔ chí biān dì yī kāi , yǐ zhōu tóng shǎng jìn gāo cái 。
wān liú zì dé huáng hé shì , guài shí yìng cóng zǐ gé lái 。
chén wài huǎng mí xiān jìng jiè , zhú jiān shēn yǒu gǔ tíng tái 。
pái huái fù zhì fēng bēi xià , huā è xū jiē zuò dào hu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九曲池边第一次开启,船只停靠在此,共同欣赏美景的都是高才之士。弯曲的水流自得黄河之势,奇特的石头应该是来自紫阁。远离尘埃之外仿佛迷失在仙境中,竹林间深处有着古老的亭台。徘徊往返再次来到丰碑下,花萼因悲叹而成为盗墓者的灰烬。



总结:

诗人描绘了一个九曲池边的景致,游船停靠在此,与高才之士一同赏景。黄河弯流如黄河之势自然而来,奇石或许源自紫阁。诗人感觉仿佛迷失在尘外的仙境,竹林中古亭台沉淀着历史的痕迹。诗人徘徊于丰碑下,花萼悲叹成了盗墓者的灰烬。整体氛围清幽而古朴。

赏析:
韩琦的《上巳晚游九曲池》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在九曲池畔的夜晚,与同伴一同乘舟游览,享受自然之美。以下是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赏景,通过诗人的笔触,将美景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句“九曲池边第一开”中,九曲池被描绘成一个幽静的水域,开放的景色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也为后文的游览营造了铺垫。
接着,诗人描述了乘舟游览的情景,“舣舟同赏尽高才”,舟船载着文人雅士,一同欣赏这美景,这里的“高才”指的是才情出众的文人。这句表现了文人雅士对美景的共鸣和欣赏。
第三句“弯流自得黄河势”,通过对黄河弯曲流动的描写,展现了九曲池的独特之处,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美丽。
“怪石应从紫阁来”,在这句中,怪石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仿佛这些奇特的石头是紫阁(仙境)赐予的。这里的“紫阁”可能指的是仙境或者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为诗景增添了神秘色彩。
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内心感慨。“尘外恍迷仙境界”,诗人感受到了这个景点如同仙境一般的魅力,仿佛身临仙境,迷失其中。接着,“竹间深有古亭台”,表现出九曲池周边古老的亭台建筑,古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
最后两句“徘徊复至丰碑下,花萼吁嗟作盗灰”,描写了诗人在游览中停留、徘徊,甚至感叹美景如此短暂而珍贵。这种情感使诗中的景色更显珍贵和可贵。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韩琦介绍:🔈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爲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着,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爲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佑元年(一○五六)爲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爲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後因反对青苗法,与... 查看更多>>

韩琦的诗:

  • 琼花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

  • 夜合

    俗人之爱花,重色不重香。吾今得真赏,...

  • 蜂虿

    事小不可忽,议或戒蜂虿。蜂虿之中人,...

  • 啄木

    剥剥复卜卜,意若念良木。营营求蠹心,...

  • 来鳦

    来鳦趋社期,翩若天外至。徘徊大厦间,...

  • 感花

    雕堂瞰宝栏,有花病不妍。谁知穷山颠,...

  • 落叶

    人观落叶悲,我视落叶喜。请看四序速,...

  • 读刘易春秋新解

    夫子春秋之所记,二百四十有二年。谨严...

  • 答孙植太博後园宴射

    花梢点红芽绿茁,宴亭爽垲堋云列。呼宾...

  • 广陵大雪

    淮南常岁冬犹燠,今年阴沴何严酷。黑云...

  • 韩琦诗全集>>

韩琦的词:

相关诗词:

和韩侍中上巳晚游九曲池 (hé hán shì zhōng shàng sì wǎn yóu jiǔ qǔ chí)

朝代:宋    作者: 范纯仁

前朝池阁尽尘埃,登览惭无吊古才。
旧物只余苍石在,断墙曾识翠舆来。
回环竹径穿幽鸟,寂寞茅檐覆故台。
游客静观兴废迹,利名心息若寒灰。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巳会兴庆池二首 其一 (shàng sì huì xīng qìng chí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韩琦

元巳开樽处,垂萝碧洞前。
绮罗明浩渺,台榭插漪涟。
曲水来如篆,轻桡去若仙。
春寒芳意晚,未见柳飞绵。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依韵奉和判府经略司徒侍中上巳晚游九曲池诗 (yī yùn fèng hé pàn fǔ jīng lüè sī tú shì zhōng shàng sì wǎn yóu jiǔ qǔ chí shī)

朝代:宋    作者: 强至

地势盘纡巧凿开,当年匠意亦多才。
池名不逐唐宫废,岸折犹如蜀阪来。
水落有时逢旧石,草深无处觅遗台。
行春丞相寻陈迹,往事空嗟浩劫灰。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其二 (shàng sì qióng lín yuàn yàn èr fǔ tóng yóu chí shàng jí shì kǒu zhàn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晏殊

曲榭回廊手伎喧,彩楼朱舫鼓声繁。
游人已着浓春去,不待歌长舞袖翻。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巳曲水 (shàng sì qǔ shuǐ)

朝代:宋    作者: 郭印

良辰元巳惜芳菲,一笑林亭挽落晖。
圆吭高低齐献曲,浓阴远近密成围。
縠翻细浪环池转,羽挟清觞傍席飞。
不为不祥来祓濯,欲因流水送春归。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巳南池作 (shàng sì nán chí zuò)

朝代:宋    作者: 洪朋

坞中元巳日,小雨浥芳菲。
祓禊岁时共,招寻吾土非。
竹光迷野径,花气袭人衣。
頼有盈川遇,还同池上归。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巳日 (shàng sì rì)

朝代:宋    作者: 孙永

海内中和日,云间上巳辰。
笙歌九天半,花木十洲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抛球乐 三 (pāo qiú yuè sān)

朝代:唐    作者: 冯延巳

梅落新春入後庭,眼前风物可无情。
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
且上高楼望,相共凭阑看月生。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芹溪九曲诗 其九 (qín xī jiǔ qū shī qí jiǔ)

朝代:宋    作者: 朱熹

九曲悠悠景最幽,巉岩峡石束寒流。
源深自是舟难到,更有龙池在上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动物

淳熙己酉上巳前一日蚤与遂昌县尉叶禾晚与弟良弼侄得之金华监酒何震饮于月山之曲水览节物之方新欣湖山之如画率尔成篇 (chún xī jǐ yǒu shàng sì qián yī rì zǎo yǔ suì chāng xiàn wèi yè hé wǎn yǔ dì liáng bì zhí dé zhī jīn huá jiān jiǔ hé zhèn yǐn yú yuè shān zhī qǔ shuǐ lǎn jié wù zhī fāng xīn xīn hú shān zhī rú huà lǜ ěr chéng piān)

朝代:宋    作者: 喻良能

曲沟流水绿蜿蜒,正值春风上巳天。
不是永和东道主,一觞亦复会羣贤。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