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ú sà mán
菩萨蛮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朱淑真 (zhū shū zhēn)

山亭水榭秋方半。
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
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
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
今宵不忍圆。

shān tíng shuǐ xiè qiū fāng bàn 。
fèng wéi jì mò wú rén bàn 。
chóu mèn yī fān xīn 。
shuāng é zhī jiù pín 。
qǐ lái lín xiù hù 。
shí yǒu shū yíng dù 。
duō xiè yuè xiàng lián 。
jīn xiāo bù rěn yuán 。

闺怨 月亮 孤独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注释:
①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②榭(xiè):建于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之木屋。
③凤帏(wéi):闺中的帷帐。
④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⑤颦(pín):作动词为皱眉,作形容词为忧愁。
⑥绣户:解释华丽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
⑦疏萤:指萤火点点,忽明忽暗。


赏析:

  春秋多佳日,而“山亭水榭”的风光当分外迷人,但词人却以极冷漠的笔调作出此词,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凤帏”中之“寂寞”——独处无郎,便没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凤帏”句使人联想到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有意味的是,词人使“愁闷”与“颦眉”分属于“新”“旧”二字。“旧”字以见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长“新”字则表现其愁情之与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 ,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与相思有关,这又是“旧”。“新”“旧”二字相映成趣,更觉情深。

  辗转反侧,失眠多时,于是乃有“起来”而“临绣户 ”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来。然而户外所见,只不过“时有疏萤度”而已,其人望来终不来。此时,女主人公空虚寂寞的情怀,是难以排遣的。在这关键处,词人又却又写出了一丝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词人给她一点安慰,一轮缺月,高挂中天,并赋予它人情味,说它因怜悯闺中人的孤栖,不忍独圆。“多谢”二字,痴极妙极。同是写孤独情怀,苏东坡在圆月上做文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朱淑真则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移情于物,怨谢由我,真有异曲同工同妙。此词最有兴味之所在正是结尾两句。


创作背景:

  朱淑真的爱情生活极为不幸,作为一位女词人,她多情而敏感,因此于中秋节前后几天写下了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作者朱淑真写的 3 首名为《菩萨蛮》的词:

本文作者朱淑真介绍:🔈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嫁为市民妻,郁郁而殁。工诗词,词意凄厉悲凉。有《断肠集》、《断肠词》。主要作品有: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 查看更多>>

朱淑真的词:

词牌名「菩萨蛮」介绍:🔈

菩萨蛮,词牌名。本为唐朝教坊曲。《宋史·乐志》称为“女弟子舞队名”。唐唐苏鄂《杜阳杂编》称,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特命温庭筠撰写以进,即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上阙后二句与下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上下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例词: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