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àn fó sān mèi shī qí sì
念佛三昧诗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遵式 (shì zūn shì)

监极玄想孤,动静如为区。
大象讵形仪,大方谁廉隅。
正赏不隠括,妙践无回迂。
心澄徧知海,粲粲黄金躯。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jiān jí xuán xiǎng gū , dòng jìng rú wèi qū 。
dà xiàng jù xíng yí , dà fang shuí lián yú 。
zhèng shǎng bù yǐn kuò , miào jiàn wú huí yū 。
xīn chéng biàn zhī hǎi , càn càn huáng jīn q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监极玄想孤,动静如为区。
大象讵形仪,大方谁廉隅。
正赏不隐括,妙践无回迂。
心澄徧知海,粲粲黄金躯。

翻译如下:

观察极端的玄妙思想是孤独的,动与静之间就像有了明确的界限。
巨大的象征何时才能显现端庄的形态,伟大的品德又有谁能保持在正直无私的境地。
真正的赏识不是随意地捕捉,卓越的实践也不会迂回蜿蜒。
内心清澈透彻,才能洞悉广阔如海的事物,如同明亮闪耀的黄金之躯。



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过程,探索了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诗人强调了纯粹的思想,正直的品德,以及洞悉世界的智慧。通过这些观察和思考,诗人呼唤人们能够追求真理、正义与纯粹,并从中找到内心的满足与卓越。整首诗以朴实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

《念佛三昧诗 其四》是释遵式创作的一首佛诗。这首诗表达了深刻的禅意和宗教情感,让我们来赏析:一下: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念佛三昧”为主题,探讨了佛教修行中的心境和境界。诗的第一句“监极玄想孤,动静如为区。”表现出诗人在冥想念佛的过程中,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孤独与宁静,动静已不再有明显的分别。
接着,“大象讵形仪,大方谁廉隅。”这句话意味着在这个境界下,一切都不再受到外在形式和约束的限制,一切都归于大象之中,而没有局限于个体的狭隘。这里的“大方”和“廉隅”分别代表了广阔和狭小,强调了超越个体的境界。
然后,“正赏不隠括,妙践无回迂。”这两句诗意味着在念佛三昧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正道,没有虚伪和偏差,修行是如此的纯粹和妙趣横生。
最后两句“心澄徧知海,粲粲黄金躯。”则表现了在修行中,心境逐渐清澈,洞察一切,同时也暗示了灵魂的提升和升华,如同金身一般光彩照人。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遵式写的《念佛三昧诗》系列:

本文作者释遵式介绍:🔈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後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着《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事见《镡津集》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故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着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爲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爲一卷。 查看更多>>

释遵式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