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ǐ wǎn gē wǔ shǒu qí sì
拟挽歌五首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郭祥正 (guō xiáng zhèng)

于生动以扰,既死静且潜。
黄土假面目,青草为须髯。
荣华春风吹,憔悴秋霜沾。
回嗟在世人,不识此理兼。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yú shēng dòng yǐ rǎo , jì sǐ jìng qiě qián 。
huáng tǔ jiǎ miàn mù , qīng cǎo wèi xū rán 。
róng huá chūn fēng chuī , qiáo cuì qiū shuāng zhān 。
huí jiē zài shì rén , bù shí cǐ lǐ ji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生动活泼地扰乱着,一旦死去便安静而隐蔽。
黄土假装面目,青草做成胡须和胡子。
荣华如春风吹拂,憔悴似秋霜沾染。
回想起人世间,不明白这个道理兼而识之。

全诗通过描写生死和虚荣的对比,以及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无知与迷惑。诗中以生动与死静、荣华与憔悴等对立词语来展现生命的两个极端,黄土假面目和青草为须髯的形象则象征了人生的虚幻与荒谬。最后,作者呼唤人们要回顾人世间,认识到其中的道理。整体诗意深沉,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拟挽歌五首 其四》赏析:
这首诗《拟挽歌五首 其四》是郭祥正所作,通过五首挽歌的方式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深切思念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在第四首中,诗人描述了生死的对比,以及生命的无常和转瞬即逝。
首句“于生动以扰,既死静且潜。”表达了生命充满了纷扰和动荡,而一旦死去,就变得宁静和潜藏。这种对生死对比的描写,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接着诗人用“黄土假面目,青草为须髯。”的形象语言,将生者和死者做了对比。生者如同黄土上的面容,短暂而虚幻,而死者则如同青草一般,已经变得憔悴而苍老。
诗中的“荣华春风吹,憔悴秋霜沾。”表达了生命的荣华和幸福如同春风一样短暂,而憔悴和苍老却像秋霜一样不可避免地降临。
最后两句“回嗟在世人,不识此理兼。”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和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浪费在虚幻的荣华之上,要深刻地理解生死之道。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郭祥正写的《拟挽歌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郭祥正介绍:🔈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佑五年(一○五三)进士,爲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六年,爲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爲桐城令。後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後,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爲“真太白後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 查看更多>>

郭祥正的诗:

郭祥正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