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è yì bào yàn wáng shū
乐毅报燕王书 🔈

朝代:先秦 (xiān qín)    作者: 佚名 (yì míng)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chāng guó jūn lè yì , wèi yàn zhāo wáng hé wǔ guó zhī bīng ér gōng qí , xià qī shí yú chéng , jìn jùn xiàn zhī yǐ shǔ yàn 。 sān chéng wèi xià , ér yàn zhāo wáng sǐ 。 huì wáng jí wèi , yòng qí rén fǎn jiàn , yí lè yì , ér shǐ qí jié dài zhī jiāng 。 lè yì bēn zhào , zhào fēng yǐ wéi wàng zhū jūn 。 qí tián dān zhà qí jié , zú bài yàn jūn , fù shōu qī shí yú chéng yǐ fù qí 。

    yàn wáng huǐ , jù zhào yòng lè yì chéng yàn zhī bì yǐ fá yàn 。 yàn wáng nǎi shǐ rén ràng lè yì , qiě xiè zhī yuē : “ xiān wáng jǔ guó ér wěi jiāng jūn , jiāng jūn wèi yàn pò qí , bào xiān wáng zhī chóu , tiān xià mò bù zhèn dòng 。 guǎ rén qǐ gǎn yī rì ér wàng jiāng jūn zhī gōng zāi ! huì xiān wáng qì qún chén , guǎ rén xīn jí wèi , zuǒ yòu wù guǎ rén 。 guǎ rén zhī shǐ qí jié dài jiāng jūn , wèi jiāng jūn jiǔ bào lù yú wài , gù zhào jiāng jūn , qiě xiū jì shì 。 jiāng jūn guò tīng , yǐ yǔ guǎ rén yǒu xì , suì juān yàn ér guī zhào 。 jiāng jūn zì wèi jì zé kě yǐ , ér yì hé yǐ bào xiān wáng zhī suǒ yǐ yù jiāng jūn zhī yì hū ? ”

    wàng zhū jūn nǎi shǐ rén xiàn shū bào yàn wáng yuē : “ chén bù nìng , bù néng fèng chéng xiān wáng zhī jiào , yǐ shùn zuǒ yòu zhī xīn , kǒng dǐ fǔ zhì zhī zuì , yǐ shāng xiān wáng zhī míng , ér yòu hài yú zú xià zhī yì , gù dùn táo bèn zhào 。 zì fù yǐ bù xiào zhī zuì , gù bù gǎn wèi cí shuō 。 jīn wáng shǐ shǐ zhě shù zhī zuì , chén kǒng shì yù zhě zhī bù chá xiān wáng zhī suǒ yǐ chù xìng chén zhī lǐ , ér yòu bù bái yú chén zhī suǒ yǐ shì xiān wáng zhī xīn , gù gǎn yǐ shū duì 。 ”

    “ chén wén xián shèng zhī jūn bù yǐ lù sī qí qīn , gōng duō zhě shòu zhī ; bù yǐ guān suí qí ài , néng dāng zhě chù zhī 。 gù chá néng ér shòu guān zhě , chéng gōng zhī jūn yě ; lùn xíng ér jié jiāo zhě , lì míng zhī shì yě 。 chén yǐ suǒ xué zhě guān zhī , xiān wáng zhī jǔ cuò , yǒu gāo shì zhī xīn , gù jiǎ jié yú wèi wáng , ér yǐ shēn dé chá yú yàn 。 xiān wáng guò jǔ , zhuó zhī hū bīn kè zhī zhōng , ér lì zhī hū qún chén zhī shàng , bù móu yú fù xiōng , ér shǐ chén wèi yà qīng 。 chén zì yǐ wéi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 kě yǐ xìng wú zuì yǐ , gù shòu mìng ér bù cí 。

    “ xiān wáng mìng zhī yuē : ‘ wǒ yǒu jī yuàn shēn nù yú qí , bù liáng qīng ruò , ér yù yǐ qí wèi shì 。 ’ chén duì yuē : ‘ fū qí , bà guó zhī yú jiào ér zhòu shèng zhī yí shì yě , xián yú jiǎ bīng , xí yú zhàn gōng 。 wáng ruò yù fá zhī , zé bì jǔ tiān xià ér tú zhī 。 jǔ tiān xià ér tú zhī , mò jìng yú jié zhào yǐ 。 qiě yòu huái běi 、 sòng dì , chǔ 、 wèi zhī suǒ tóng yuàn yě 。 zhào ruò xǔ yuē , chǔ 、 zhào 、 sòng jìn lì , sì guó gōng zhī , qí kě dà pò yě 。 ’ xiān wáng yuē : ‘ shàn 。 ’ chén nǎi kǒu shòu lìng , jù fú jié , nán shǐ chén yú zhào 。 gù fǎn mìng , qǐ bīng suí ér gōng qí , yǐ tiān zhī dào , xiān wáng zhī líng , hé běi zhī dì , suí xiān wáng jǔ ér yǒu zhī yú jì shàng 。 jì shàng zhī jūn fèng lìng jī qí , dà shèng zhī 。 qīng zú ruì bīng , cháng qū zhì guó 。 qí wáng táo dùn zǒu jǔ , jǐn yǐ shēn miǎn 。 zhū yù cái bǎo , chē jiǎ zhēn qì , jìn shōu rù yàn 。 dà lǚ chén yú yuán yīng , gù dǐng fǎn hū lì shì , qí qì shè yú níng tái 。 jì qiū zhī zhí , zhí yú wèn huáng 。 zì wǔ bǎi yǐ lái , gōng wèi yǒu jí xiān wáng zhě yě 。 xiān wáng yǐ wéi shùn yú qí zhì , yǐ chén wèi bù dùn mìng , gù liè dì ér fēng zhī , shǐ zhī dé bǐ hū xiǎo guó zhū hóu 。 chén bù nìng , zì yǐ wéi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 kě yǐ xìng wú zuì yǐ , gù shòu mìng ér fú cí 。 ”

    “ chén wén xián míng zhī jūn , gōng lì ér bù fèi , gù zhù yú 《 chūn qiū 》 , zǎo zhī zhī shì , míng chéng ér bù huǐ , gù chēng yú hòu shì 。 ruò xiān wáng zhī bào yuàn xuě chǐ , yí wàn shèng zhī qiáng guó , shōu bā bǎi suì zhī xù jī , jí zhì qì qún chén zhī rì , yí lìng zhào hòu sì zhī yú yì , zhí zhèng rèn shì zhī chén , suǒ yǐ néng xún fǎ lìng , shùn shù niè zhě , shī jí méng lì , jiē kě yǐ jiào yú hòu shì 。 ”

    “ chén wén shàn zuò zhě bù bì shàn chéng , shàn shǐ zhě bù bì shàn zhōng 。 xī zhě wǔ zǐ xū shuō tīng hū hé lǘ , gù wú wáng yuǎn jì zhì yú yǐng ; fū chà fú shì yě , cì zhī chī yí ér fú zhī jiāng 。 gù wú wáng fū chà bù wù xiān lùn zhī kě yǐ lì gōng , gù chén zǐ xū ér fú huǐ ; zǐ xū bù zǎo jiàn zhǔ zhī bù tóng liáng , gù rù jiāng ér bù gǎi 。 ”

    “ fū miǎn shēn gōng , yǐ míng xiān wáng zhī jì zhě , chén zhī shàng jì yě 。 lí huǐ rǔ zhī fēi , duò xiān wáng zhī míng zhě , chén zhī suǒ dà kǒng yě 。 lín bù cè zhī zuì , yǐ xìng wèi lì zhě , yì zhī suǒ bù gǎn chū yě 。 ”

    “ chén wén gǔ zhī jūn zǐ , jiāo jué bù chū è shēng ; zhōng chén zhī qù yě , bù jié qí míng 。 chén suī bù nìng , shù fèng jiào yú jūn zǐ yǐ 。 kǒng shì yù zhě zhī qīn zuǒ yòu zhī shuō , ér bù chá shū yuǎn zhī xíng yě 。 gù gǎn yǐ shū bào , wéi jūn zhī liú yì yān 。

古文观止 书信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划归燕国。还有三座城邑未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继位,中了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派骑劫代替他。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齐国大将田单用计骗了骑劫,打败燕军,收复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的领土。
  燕王后悔了,又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燕国战败之机来攻燕,便派人去责备乐毅,又向乐毅表歉意,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将军,将军为燕攻破了齐国,为先王报了仇,天下人莫不震动。寡人怎敢一刻忘记将军的功勋啊!不幸先王抛弃群臣而去,寡人刚刚继位,左右蒙骗了寡人。不过,寡人派骑劫代替将军,只是因为将军长久在野外作战,所以调将军回国,休养休养,共商国是。将军却误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阂,抛弃燕国而投奔赵国。为将军自己打算,固然可以;但是又怎样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恩情呢?”
  望诸君乐毅便派人进献书信,回答惠王说:
  “臣不才,不能奉承先王的遗命,顺从大王左右的心意,恐怕回来受到刀斧之刑,以致损害先王知人之明,又使您亏于君臣之义,只得投奔赵国,承担了不贤的罪名,也不愿表白。现在大王派人来数说臣的罪过,恐怕大王左右不能体会先王重用臣的理由,也不明白臣所以事奉先王的心意,才敢写信答复大王。
  “臣听说,贤圣的君主,不把爵禄私赏给自己的亲人,只有立功多的才授予;不把官职随便授予自己宠幸的人,只有才能相当的才任命。所以,考察才能而授官,是成就功业的君主;根据德行而结交,是树立名声的贤士。臣以所学的知识来观察,觉得先王处理国事,高于世俗的理想,因此借用魏王的使节,得以到燕国亲身考察。先王对臣过看重,从宾客中选拔出来,安置在群臣之上,不与王室的长辈商量,便任命臣为亚卿。臣自以为能够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可以侥幸免于罪过,也就毫不辞让,接受了任命。
  先王命令臣,说:‘我跟齐国积累了深仇大恨,那怕国小力微,也想报齐国之仇。’臣回答说:‘齐国本来有霸主的传统,打过多次胜仗,熟悉军事,长于攻战。大王如果要伐齐,必须发动天下的兵力来对付它。要发动天下的兵力,最好是先同赵国结盟。还有淮北,本是宋国的土地,被齐国独吞了,楚魏两国都想得一份。赵如果赞同,约同楚魏尽力帮助,以四国的力量进攻,就可大破齐国了。’先王说:‘好!’臣便接受命令,准备符节,南下出使赵国。很快回国复命,发兵攻齐。顺应上天之道,倚仗先王的声威,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都随着先王进兵济上而为燕国所有了,济水上的燕军,奉令出击,大获胜利。士卒轻装,武器锐利,长驱直入,攻占齐都。齐王逃奔至莒,幸免一死。所有的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归燕国所有。大吕钟陈列在元英殿上,燕国的宝鼎又运回历室殿,齐国的宝器都摆设在燕国的宁台。原来树立在蓟丘的燕国旗帜,插到齐国汶水两岸的竹田。自从五霸以来,没有谁的功勋能赶上先王。先王很惬意,认为臣没有贻误他的命令,所以裂土封,使臣得比于小国诸侯。臣不才,自信能够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可以侥幸免于罪过,因此毫不推辞而接受了封爵。
  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建立了功业就不让它废弃,所以才能记载于史册;有预见的贤士,成名之后决不让它败坏,所以为后世称赞。像先王这样报仇雪恨,征服了万辆兵车的强国,没收它八百年的积蓄,直到逝世那天,还留下叮嘱嗣君的遗训,使执政任事的官员能遵循法令,安抚亲疏上下,推及百姓奴隶,这都是能够教育后世的啊。
  “臣听说,善于创造不一定善于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终。从前,伍子胥说动了阖闾,因此吴王能够远征到楚国的郢都;夫差却不信伍子胥的预见能够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伍子胥不能预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因此直到被投入江还不改变他的怨愤。所以,脱身免祸,保伐齐的大功,用以表明先王的业绩,这是臣的上策。遭受诋毁和侮辱的错误处置,毁害先王的美名,这是臣最大的恐惧。面临着不测之罪,却又助赵攻燕,妄图私利,我决不干这不义之事。
  “臣听说,古代的君子,和朋友断绝交往,也决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表白。臣虽然不才,也曾多次受过君子的教诲,只是恐怕大王轻信左右的谗言,因此冒昧回信说明,希望您多加考虑。”

注释:
①五国之兵:赵、楚、韩、燕、魏五国联军。
②三城:指齐国的聊城、莒、即墨三城,都在今山东省。
③用齐人反间:齐将田单放出谣言,说乐毅想反叛燕国,自己做齐王。燕惠王信以为真。
④骑劫:燕国将领。
⑤望诸君:赵国给乐毅的封号。
⑥田单:战国时齐国大将,屡立战功,封安平君,被齐襄王任为国相。诈骑劫: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骑劫被蒙蔽;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扎苇草灌油,夜间点燃牛尾,猛冲燕军营帐,并以数千勇士随后冲杀,大败燕军,杀死骑劫。
⑦让:责备。
⑧先王:燕惠王之父燕昭王。
⑨左右误寡人:指燕惠王左右亲近的人造谣。
⑩过听:误信流言。隙:隔阂。捐:抛弃。
①不佞:没有才智。谦词。
②奉承:秉承,领受。左右: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表不敢直接称对方,只称呼对方的左右执事者。抵:遭受。斧质:刀斧与砧板,杀人的刑具。
③足下:对对方的尊称。古时用于尊者,后代只用于同辈。
④不肖:不贤。自谦之词。为辞说:用言词辩解。
⑤侍御者:侍侯国君的人,实指惠王。畜幸:畜养宠信。
⑥假节:凭借符节。节,外交使臣所持之凭证。
⑦擢:提拔。之:我。乎:同“于”,从。
⑧亚卿:官名,地位仅次于上卿。
①霸国:齐桓公曾称霸诸侯,故称齐国为霸国。余教:留下的功绩。骤胜:多次战胜。遗事:往事。
②闲:同“娴”,娴熟,熟练。甲兵:铠甲兵器,借指军事。
③径:直接。
④淮北:淮河以北地区,是齐国属地。宋地:今江苏铜山、河南商丘、山东曲阜之间的地区,为齐所吞并。
⑤河北:黄河以北。济上:济水旁边。
⑥莒:今山东莒县。
⑦大吕:钟名。元英:燕国宫殿名。
⑧故鼎:指齐国掠夺的燕鼎,复归燕国。历室:燕国宫殿名。
⑨宁台:燕国宫殿名。
⑩蓟丘:燕国都城,今北京市西南。汶篁:齐国汶水边的竹田。
⑪不顿命:不辜负使命。
①春秋:指一般史书。古代编年史都叫春秋。
②蚤:通“早”。
③八百岁:从姜太公建国到这次战争约八百年。
④庶孽:妾生的儿子。
⑤施:延续普及。萌隶:指百姓。
①善作者:善于开创事业的人。善成:善于守业。
②乎:同“于”,被。
③远迹:在远处留下足迹,指长途伐楚。郢: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西北。
④鸱夷:皮革制的口袋。
⑤先论:预见。
⑥量:气量。
⑦离:通“罹”,遭受。
⑧堕:败坏。


赏析:

  燕王哙时,齐湣王因燕乱起兵攻燕,掳掠燕国宝器运回齐国。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燕昭王。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五国的军队攻破齐国。后来燕国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乐毅被迫出逃,齐人大破燕军。燕惠王因而写信给乐毅,乐毅写这封信来回答。

  乐毅针对燕惠王来信中说的“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从两方面予以回答:第一,写他为了报先王知遇之恩,作了详尽规划,再率军队彻底报了积怨。第二,考虑到“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所以“负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免得“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从而保留先王知人之明。这第二点,正是回答惠王责备他的“弃燕归赵”。最后再说明“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他在回答第二点时只用典而不点破,正是“不出恶声”;他不避“遁逃奔赵”,正是“不洁其名”。这封信,回答燕惠王的责问,措辞极为婉转得体;又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作者的善于谋划,善于用兵,以及善于全身保名。靠君臣知遇来建功立业,是古代不少有才能的人的愿望,所以这封信成为历代所传诵的名篇。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佚名介绍:🔈

佚名的诗:

相关诗词:

乐毅吟 (lè yì yín)

朝代:宋    作者: 邵雍

乐毅事燕时,其心有深皆。
破齐七十城,迎刃不遗矢。
岂留即墨莒,却与燕有二。
欲使燕遂王,天下自齐始。
岂意志未申,昭王一旦死。
惠王固不知,使人代其位。
强燕自此衰,何复能振起。
自古君与臣,济会非容易。
重惜千万年,英雄为流涕。

别崔刑部 (bié cuī xíng bù)

朝代:宋    作者: 徐积

黄金何日上燕台,致主犹轻乐毅才。
便是功名未如意,报恩宁肯惜重来。

杂咏一百首 乐毅 (zá yǒng yī bǎi shǒu lè yì)

朝代:宋    作者: 刘克庄

忿怼及韩驷,荒唐入郢鞭。
乐生端可拜,宁死不谋燕。

燕台二首 一 (yàn tái èr shǒu yī)

朝代:唐    作者: 聂夷中

燕台累黄金,上欲招儒雅。
贵得贤士来,更下於隗者。
自然乐毅徒,趋风走天下。
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乐毅 (lè yì)

朝代:宋    作者: 徐钧

七十城收一笑间,对时气势擅强燕。
区区莒墨何难下,自是君王不永年。

田单 (tián dān)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湣王万乘齐,走死区区燕。
田单一即墨,扫敌如风旋。
舞鸟怪不测,腾牛怒无前。
飘颻乐毅去,磊砢功名传。
掘葬与劓降,论乃愧儒先。
深诚可奋士,王蠋岂非贤。

郡斋水阁闲书 报国 (jùn zhāi shuǐ gé xián shū bào guó)

朝代:宋    作者: 文同

报国无忘竭节,居官勿用论功。
莫问咥咥趋乐,不烦咄咄书空。

黄燕山 (huáng yān shān)

朝代:宋    作者: 杨琛

苍苍终日锁春愁,欲去回翔更少留。
传说王家饲燕女,今朝珠报始知由。

赠李颐老 (zèng lǐ yí lǎo)

朝代:宋    作者: 李光

弘毅年少时,学易一念酷。
研精覃思苦,见理不见欲。
一朝感苍苍,床下産神竹。
弘毅益自信,夜寐目不属。
族长闵其劳,令人付斤劚。
惜哉凌云姿,一断不复续。
弘毅少安枕,旦气几为梏。
时匠司剪伐,寿命旋见蹙。
神明信可畏,感应亦何速。
至今旁舍笋,不生弘毅屋。
康成书带草,千载登史录。
吾书此段奇,後学宜三复。
弘毅勉岁寒,任道照猗绿。

跋罗春伯所藏高氏乐毅论 (bá luó chūn bǎi suǒ cáng gāo shì lè yì lùn)

朝代:宋    作者: 杨万里

右军乐毅论,大令洛神赋。
王家小楷天取将,祗余惊鸾尚双翥。
昭陵银海閟银鈎,秦王卧看偷儿偷。
秣陵井苔剥山骨,祝融复遣山鬼搜。
裂琼划玉各分散,遗下宝圭三五段。
墨卿收拾骊颔珠,仅仅一百八十余。
江西今代韩吏部,古心古道生好古。
雷电勃兴急捉取,阿那精灵会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