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ū bǎi xiōng què shān chǔ shì hāo lǐ qū qí èr
哭伯兄鹊山处士蒿里曲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林光朝 (lín guāng cháo)

长记藜牀发问初,翩翩出语自无余。
斯翁胸腹平如水,不在尘埃数卷书。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háng jì lí chuáng fā wèn chū , piān piān chū yǔ zì wú yú 。
sī wēng xiōng fù píng rú shuǐ , bù zài chén āi shù juàn sh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译文:】很久以前我记得,藜草编织的床上,他刚开始提问,言语风风火火,毫无保留。
这位老者,心胸平和如水,不受尘埃的影响,不计较卷册的多少。

总结:

这首古文描写了一个智者或学者的形象。他坐在简陋的藜草床上,初次提问时语气飞扬,表现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然而,虽然他渴望学习,但他内心平和宁静,像平静的水面一样。他超脱尘世的纷扰,不为尘埃俗务所累,专心于探索更多的书卷知识。整体描写了一个不拘泥于物质的学者形象,他以求知为己任,心态豁达,追求智慧。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林光朝写的《哭伯兄鹊山处士蒿里曲》系列:

本文作者林光朝介绍:🔈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於东南自光朝始。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试馆职。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爲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历着作佐郎、着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出爲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爲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 查看更多>>

林光朝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