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quán jiāo shān zhōng dào shì
寄全椒山中道士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韦应物 (wéi yìng wù)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jīn zhāo jùn zhāi lěng , hū niàn shān zhōng kè 。
jiàn dǐ shù jīng xīn , guī lái zhǔ bái shí 。
yù chí yī piáo jiǔ , yuǎn wèi fēng yǔ xī 。
luò yè mǎn kōng shān , hé chù xún xíng jì 。

唐诗三百首 怀念

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荆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jīn zhāo jùn zhāi lěng , hū niàn shān zhōng kè 。
jiàn dǐ shù jīng xīn , guī lái zhǔ bái shí 。
yù chí yī piáo jiǔ , yuǎn wèi fēng yǔ xī 。
luò yè mǎn kōng shān , hé chù xún xíng j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注释:
1.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2.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3.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4.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
5.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迹:来去的踪迹。


赏析:

  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在风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带着酒去拜访,可见两人的深厚友情。而满山落叶,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诗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全诗淡淡写来,却于平淡中见深挚,流露出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无从排解。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韦应物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乾元间爲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爲洛阳丞。大历间历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 查看更多>>

韦应物的诗:

相关诗词:

用韦苏州寄全椒道士韵赠罗浮道士三首 其一 (yòng wéi sū zhōu jì quán jiāo dào shì yùn zèng luó fú dào shì sān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过

是身如传舍,富贵同过客。
齿髪日夜衰,职业道德哉卵投石。
幽人卧林下,沆瀣餐竟夕。
应笑兰亭游,回头已陈迹。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用韦苏州寄全椒道士韵赠罗浮道士三首 其二 (yòng wéi sū zhōu jì quán jiāo dào shì yùn zèng luó fú dào shì sān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过

神仙岂无路,试访武陵客。
天河尚可到,归验支机石。
世人耳目隘,露槿那知夕。
同趋桃李蹊,肯践商顔迹。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用韦苏州寄全椒道士韵赠罗浮道士三首 其三 (yòng wéi sū zhōu jì quán jiāo dào shì yùn zèng luó fú dào shì sān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苏过

异时公子贵,珠履三千客。
人生一饭饱,安用家万石。
百年过隙尔,朝不及谋夕。
吾驾当早回,覆车岂无迹。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赠丁高士三首 其三 (zèng dīng gāo shì sān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萧立之

山中秋老芋栗肥,君归惭我病支离。
全椒远饷不得酒,弥明相逢惟有诗。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祁门道中四首 其三 (qí mén dào zhōng sì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吕本中

宣城人物未全衰,四士风流世不知。
别後略无佳语寄,道中才有数篇诗。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挽吴承务二首 其二 (wǎn wú chéng wù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周密

道义真堪贵,弓旌不受招。
五全洪范福,四见太平朝。
问绝趋庭对,愁闻祖道箫。
哀荣无一憾,丰碣在山椒。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辋川集 椒园 (wǎng chuān jí jiāo yuán)

朝代:唐    作者: 王维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张安道乐全堂 (zhāng ān dào lè quán táng)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列子御风殊不恶,犹被庄生讥数数。
步兵饮酒中散琴,於此得全非至乐。
乐全居士全於天,维摩丈室空翛然。
平生痛饮今不饮,无琴不独琴无弦。
我公天与英雄表,龙章凤姿照鱼鸟。
但令端委坐庙堂,北狄西戎谈笑了。
如今老去苦思归,小字亲书寄我诗。
试问乐全全底事,无全何处更相亏。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动物

赠潘道士 (zèng pān dào shì)

朝代:宋    作者: 欧阳修

门无车辙紫苔侵,鸡犬萧条陋巷深。
寄语弹琴潘道士,雨中寻得越江吟。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铁冠道士寄书 (tiě guān dào shì jì shū)

朝代:宋    作者: 李若水

金甲将军传好梦,铁冠道士寄新书。
我与云长隔异代,翻疑此事太荒虚。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