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ù guó sì shī qí èr
护国寺诗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许景衡 (xǔ jǐng héng)

小诗聊记鳯山游,髣髴东林水石幽。
已愧高僧与摹刻,更烦诸老数赓酬。
簿书底事长遮眼,林壑何人肯转头。
会待从公白莲社,杖藜来往亦风流。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xiǎo shī liáo jì fèng shān yóu , fǎng fú dōng lín shuǐ shí yōu 。
yǐ kuì gāo sēng yǔ mó kè , gèng fán zhū lǎo shù gēng chóu 。
bó shū dǐ shì cháng zhē yǎn , lín hè hé rén kěn zhuǎn tóu 。
huì dài cóng gōng bái lián shè , zhàng lí lái wǎng yì fēng li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小诗聊记游鳯山,此地有着东林水石幽美的景致。我曾受到高僧的教诲,学习摹刻技艺,但感到愧疚。多次受到各位长者的赞赏和赠礼,令我备感烦扰。
我日常忙于簿书之事,这些琐事常常遮挡了我的视线,不得自由转头去观赏林壑之美。可是,这片自然风光有谁肯与我一同欣赏呢?
我期待着与您相聚在白莲社,与您一同品茶论道,漫步在这片美景中。这样的相聚与交流也是一种愉悦的风雅之事。

《护国寺诗 其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景衡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他游览鳯山护国寺的心情和对佛教文化的尊敬之情。整首诗共四句,紧密而充实地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
首句 "小诗聊记鳯山游" 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游山之旅,以"小诗"来记述,表现出谦逊之意。"鳯山"指的是护国寺所在的地方,"游"则是诗人的旅行,意味着他的虔诚和对佛教寺庙的尊重。
接着的两句 "髣髴东林水石幽。已愧高僧与摹刻,更烦诸老数赓酬。" 描述了游山的景致以及诗人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髣髴"用以形容水石幽静而幽深,意味着寺庙的环境宁静祥和。"高僧"和"诸老"暗示了寺庙内的僧侣,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 "簿书底事长遮眼,林壑何人肯转头。会待从公白莲社,杖藜来往亦风流。" 中,诗人提到自己被寺庙内的文化和宗教事务所吸引,以至于忽略了外面的世俗琐事。"从公白莲社" 可能指的是与僧侣或寺庙相关的活动,而 "杖藜来往亦风流" 则表现出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认同。
整首诗以谦逊、虔诚、敬仰为主题,展示了许景衡对佛教寺庙和僧侣的尊重,以及对宗教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许景衡写的《护国寺诗》系列:

本文作者许景衡介绍:🔈

许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年纵学程颐,哲宗元佑九年(一○九四)进士。徽宗大观中爲敕令所删定官。久之,除通判大名府,未行,改逮判福州。後奉祠馆。宣和二年(一一二○),除殿中侍史。以忤王黼去官。钦宗嗣位,以左正言召,避亲嫌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论德,旋试中书舍人。以爲李光等辨白,罢与宫祠。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爲黄潜善等排沮,罢爲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至京口,得暍疾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有《横塘集》三十卷,已佚。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横塘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事见《斐然集》卷二六《许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许景衡诗,以影印文... 查看更多>>

许景衡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