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wāng zhèng fū méi qí èr
和汪正夫梅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郑獬 (zhèng xiè)

世上庸儿苦忌才,脱身曾把虎须来。
他年若隠吴门去,从此真仙不姓梅。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ì shàng yōng ér kǔ jì cái , tuō shēn céng bǎ hǔ xū lái 。
tā nián ruò yǐn wú mén qù , cóng cǐ zhēn xiān bù xìng méi 。

和汪正夫梅 其二

—— 鄭獬

世上庸兒苦忌才,脫身曾把虎鬚來。
他年若隠吳門去,從此真仙不姓梅。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ì shàng yōng ér kǔ jì cái , tuō shēn céng bǎ hǔ xū lái 。
tā nián ruò yǐn wú mén qù , cóng cǐ zhēn xiān bù xìng mé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世上庸儿苦忌才,脱身曾把虎须来。

他年若隐吴门去,从此真仙不姓梅。

翻译:
在这世间,庸俗之人常苦恼于才华出众的人,但有一位庸碌之人曾经假装自己是虎须来救人的英雄。

若他来年能够隐居于吴门之地,从那时起,他将成为真正的仙人,与梅姓不再有关。

全诗概要:
这首诗以庸俗之人对才华出众者的忌妒和羡慕为主题。庸碌之人因为羡慕别人的才华而曾经冒充了英雄虎须来来拯救他人,展示了他对才华的向往和自卑。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这庸碌之人能够隐居于吴门成为真正的仙人,告别凡尘世俗,追求更高的境界,与梅姓不再有关。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庸俗和才华的对比,表达了对仙境和超脱的向往。

这首古诗《和汪正夫梅 其二》由郑獬创作,表达了对庸俗之人对才情的嫉妒和对追求卓越的决心。下面是赏析:和标签:
赏析:
郑獬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庸俗人对才情的忌妒进行了抒发。他描述了那些庸碌无能的人,他们对有才华的人心生嫉妒,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来攫取成功。诗人以虎须作为象征,暗示这些庸人不惜千方百计,甚至胆敢与猛虎争夺食物。
但诗中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决心。他预言如果这些庸人再次出现在吴门(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他将彻底隐去自己的身份,不再与他们为伍。这是对自己追求卓越和高尚道德的承诺。
标签:
- 抒情
- 咏物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郑獬写的《和汪正夫梅》系列:

本文作者郑獬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佑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乾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 查看更多>>

郑獬的诗:

郑獬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