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chén yíng zhōng le zhāi zì jǐng liù jué qí sān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杨时 (yáng shí)

行藏须信执中难,时措应容道屡迁。
一目全牛无肯綮,騞然投刃用方安。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xíng cáng xū xìn zhí zhōng nán , shí cuò yìng róng dào lǚ qiān 。
yī mù quán niú wú kěn qìng , huō rán tóu rèn yòng fāng 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行为和隐藏起来必须信守中庸之道,适时地措置问题应当遵循道义的原则。
一眼就能看穿牛的本性,没有肯奉綮(祭祀时用的祭品),騞然(安然)地投下利刃使用的是方安之策。
总结:全文:这段古文强调了在行为中要坚守中庸之道,处理问题要根据道义原则来行事。并通过描述一位能够一眼看穿牛的本性,巧妙运用安全之策的人,强调了明智和谨慎的重要性。

赏析:这首诗《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 其三》写了诗人杨时在斋戒期间的一次感悟和自警。诗中表达了行为作风的坚守和迁移,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中提到“行藏须信执中难”,这句话表明了在斋戒期间,诗人要坚守正道、执守中庸之道并非易事。斋戒要求人严守戒律,对内心的要求也很高,因此“执中难”是在强调斋戒的严谨性和挑战性。
接着诗中写道“时措应容道屡迁”,这句话意味着在不同的时刻和场合,诗人的行为和应对需要随之变化。这也反映了在不同环境下,人们需要灵活应对,但又不失中道的原则。
最后两句“一目全牛无肯綮,騞然投刃用方安”,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即使面对困难,诗人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像一头无瑕疵的牛一样,不愿意被牵绊和束缚,最终要以坚定的态度面对挑战,用刃来保护自己的道路,以求得内心的安宁。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杨时写的《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系列:

本文作者杨时介绍:🔈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後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後始出,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 查看更多>>

杨时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