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chén tú nán ān chāng yán bì shǔ shī èr shǒu qí yī
和陈图南安昌岩避暑诗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吕陶 (lǚ táo)

石穴虚深宛似房,石形方穏亦如床。
千年知是谁人隐,一郡除非此地凉。
山外雨来烟色暝,林间风过药苗香。
尘埃已断尤清寂,今日禅僧不上堂。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shí xué xū shēn wǎn sì fáng , shí xíng fāng wěn yì rú chuáng 。
qiān nián zhī shì shuí rén yǐn , yī jùn chú fēi cǐ dì liáng 。
shān wài yǔ lái yān sè míng , lín jiān fēng guò yào miáo xiāng 。
chén āi yǐ duàn yóu qīng jì , jīn rì chán sēng bù shàng tá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石穴虚深宛似房,石形方穩亦如床。
千年知是谁人隱,一郡除非此地涼。
山外雨來煙色暝,林間風過藥苗香。
塵埃已斷尤清寂,今日禪僧不上堂。

诗意概括:这首诗以描绘一个山洞为背景,形容洞穴空旷而深邃,宛如房屋,石块平整如床。经过千年的岁月,只有谁能明了这里的隐士身份,除此地的人们感受到清凉。山外的雨水带来了浓郁的烟雾,风吹过林间,药草的芬芳扑鼻。尘埃已经消散,宁静无比,今天的禅僧却不需要上讲堂。

总之,这首诗以山洞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洞穴的静谧,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禅意。

赏析::
这首古诗以山石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幽静清凉的石穴,以及诗人在此避暑的景象。首句以"石穴虚深宛似房",形象地展示了石穴的深邃和空阔,仿佛是一间宽广的房间。接着以"石形方穏亦如床",将石穴比喻成宽阔平整的床,形象地表现了其舒适怡人的特性。
接着诗人以"千年知是谁人隐",疑问的笔调凸显了这个石穴悠久的历史和隐士的身影。"一郡除非此地凉",表明此处的清凉胜地令整个郡都无法与之媲美。接下来诗人通过"山外雨来烟色暝,林间风过药苗香",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雨烟、林风,药苗的香气,烘托了这个山间清幽之地。
"尘埃已断尤清寂"表现出石穴的幽静清净,突出了其独特的魅力。最后两句"今日禅僧不上堂",呼应了开头的"一郡除非此地凉",强调了此地清凉避暑的特性,以及禅僧在此修行养性的宁静场景。
标签: 描述山石景观、抒发禅思情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吕陶写的《和陈图南安昌岩避暑诗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吕陶介绍:🔈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佑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爲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佑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爲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爲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佑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着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 查看更多>>

吕陶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