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 xīng qí sì
感兴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于石 (yú shí)

鹰犬饱粱肉,饥人厌粥糜。
墙屋被文绣,民有号寒儿。
禽兽食人食,土木衣人衣。
俗偷或过侈,民穷易为非。
君子固有守,岂若世所为。
富贵苟可得,贫贱终莫移。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

yīng quǎn bǎo liáng ròu , jī rén yàn zhōu mí 。
qiáng wū bèi wén xiù , mín yǒu hào hán ér 。
qín shòu shí rén shí , tǔ mù yī rén yī 。
sú tōu huò guò chǐ , mín qióng yì wèi fēi 。
jūn zǐ gù yǒu shǒu , qǐ ruò shì suǒ wèi 。
fù guì gǒu kě dé , pín jiàn zhōng mò yí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鹰犬吃饱了美味的粮肉,饥饿的人却已经厌倦了稀粥。
房屋装饰得富丽华美,人民中却有许多号称寒儿的孩子在呼号。
禽兽可以食用人的食物,草木可以做成人的衣物。
俗人或者过于奢侈,而贫苦的民众容易走向邪恶。
君子固守正道,岂能像世俗所为。
富贵虽然可以追求,但贫贱的命运终究难以改变。

总结:

此诗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中的阶层差异和人们的不同遭遇。鹰犬与饥人、墙屋与号寒儿、禽兽与土木衣、俗偷与君子,以及富贵与贫贱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借此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强调了君子应当坚守正道,不随世俗风尚变化。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比描绘,传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于石写的《感兴》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感兴 其四》的诗:

本文作者于石介绍:🔈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於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後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後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查看更多>>

于石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