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 rì chí shàng èr shǒu qí èr
伏日池上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吕陶 (lǚ táo)

南风时起有余温,晷影炎炎势欲焚。
堤上游人皆乐俗,坐中豪客少将军。
深思阔沼生冰色,尤畏晴霞散锦纹。
待得清凉到襟袖,断烟重叠送西曛。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nán fēng shí qǐ yǒu yú wēn , guǐ yǐng yán yán shì yù fén 。
dī shàng yóu rén jiē lè sú , zuò zhōng háo kè shào jiàng jūn 。
shēn sī kuò zhǎo shēng bīng sè , yóu wèi qíng xiá sàn jǐn wén 。
dài dé qīng liáng dào jīn xiù , duàn yān chóng dié sòng xī x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南风吹来的时候,还带着余温,太阳的影子炎炎热辣,势头似乎要把一切都烧尽。堤岸上的游人都在欢乐地遵循着一般的风俗习惯,而座中的富豪却少有将军的风采。

深思着,远眺宽广的湖泊,湖面上泛着冰的颜色,尤其在晴朗的霞光下,就像散布着锦纹一般美丽。但人们还是忧虑晴天的霞光会消散了这美景。

等待着清凉的风来到身边,带来一丝凉爽,就像断续的烟雾一样,重叠着,将日落时分送往西方的天边。

总结:全文:文章描写了南风时节的景象。虽然南风带来了一些余温,但太阳炎热的光芒仍然很强烈。堤岸上的人们遵循着普通的习俗,而座中的富豪却少有将军的气质。湖泊宽广,湖面上的冰色在晴天下散发着美丽的锦纹,但人们也担忧晴天的霞光会破坏这美景。他们期待着清凉的风儿到来,将夕阳送往西方。整个诗篇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人们对凉爽的期盼。

赏析:这是吕陶的《伏日池上二首 其二》。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炎热和池塘边的景色,表现了人们在炎炎夏日中的各种情感和体验。
首先,诗中通过南风的描写,展现了夏日午后的余温和炎炎的气息。作者用“晷影炎炎势欲焚”来形容酷热的天气,让人感受到烈日当空的压迫感。
接着,诗人描述了堤上的情景,游人们欢乐地游玩,与坐中的豪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人们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
诗中还描写了池塘的景色,沼水清澈见底,呈现出冰色。而在晴霞的映衬下,水面上还有锦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景物描写生动而清新,与前文的酷热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人期盼着清凉的到来,希望能够让炎炎夏日的热气稍事缓解。诗的结尾描述了夕阳西下,断烟逐渐升起,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吕陶写的《伏日池上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吕陶介绍:🔈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佑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爲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佑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爲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爲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佑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着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 查看更多>>

吕陶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