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 dé fēng guāng cǎo jì fú
赋得风光草际浮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铉 (xú xuàn)

宿露依芳草,春郊古陌旁。
风轻不尽偃,日早未曦阳。
耿耿依平远,离离入望长。
映空无定彩,飘迳有余光。
颭若荷珠乱,纷如爝火扬。
诗人多感物,凝思绕池塘。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sù lù yī fāng cǎo , chūn jiāo gǔ mò páng 。
fēng qīng bù jìn yǎn , rì zǎo wèi xī yáng 。
gěng gěng yī píng yuǎn , lí lí rù wàng cháng 。
yìng kōng wú dìng cǎi , piāo jìng yǒu yú guāng 。
zhǎn ruò hé zhū luàn , fēn rú jué huǒ yáng 。
shī rén duō gǎn wù , níng sī rào chí tá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宿露滋润着芳草,春天在古老的乡间小道旁。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太阳尚未升起。明亮的视线在平远的地方停留,远离的景色渐渐映入眼帘。虽然天空没有固定的颜色,但仍然有一些余光在飘迹上闪烁。宛如荷花上的水珠飞溅,又像是篝火闪耀。诗人常常被周围的事物所感动,凝思着绕着池塘徜徉。

全文

总结:

诗人在清晨的春天,漫步在春郊的古道旁,感受着宿露滋润着芳草的美景。微风轻拂,太阳还未升起,视线穿越远方平阔的景色。天空中彩色无常,飘迹闪烁,宛如荷花上的水珠飞溅,又像是篝火闪耀。在这美景之中,诗人深受感动,心思回绕着池塘。

赏析:这首诗《赋得风光草际浮》是徐铉创作的一首古诗,以清新的春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凝思之情。
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宁静的春郊画面,草地上凝结着宿露,阳光渐渐洒在古陌道旁,这个场景展示了清晨的宁静和新生的气息。风轻轻吹拂,使得草地上的露水不断滴落,日光未完全升起,天空尚未曦阳,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诗中“耿耿依平远,离离入望长”表现了诗人的视野开阔,他的凝思如同远方的平原一样广阔。映空的彩色不断变幻,没有定型,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而飘迳的余光则使景色更加丰富多彩。
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景物与宝石、火光相联系,颭若荷珠乱,纷如爝火扬,这些比喻增强了诗中景物的美感和生动性。
最后两句“诗人多感物,凝思绕池塘”点明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他在这宁静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思绪纷飞,围绕着内心的池塘流转,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慨和思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赋得风光草际浮》的诗:

本文作者徐铉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於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於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於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更多>>

徐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