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yù shì yuàn gé qí èr
登浴室院阁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攽 (liú bān)

稍出红尘外,方知万象虚。
林端辨远水,楼角怪行车。
灯续黄金像,香余贝叶书。
谁能捐世事,即地亦山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shāo chū hóng chén wài , fāng zhī wàn xiàng xū 。
lín duān biàn yuǎn shuǐ , lóu jiǎo guài xíng chē 。
dēng xù huáng jīn xiàng , xiāng yú bèi yè shū 。
shuí néng juān shì shì , jí dì yì shān j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稍稍离开红尘喧嚣,方能领悟万象皆空虚。
林中看清遥远的水,楼角上看奇怪的车行。
灯火继续照耀黄金佛像,香气余留贝叶书卷。
有谁能舍弃尘世纷扰,即使身处城市,亦能像山中隐居。

全诗概括:诗人在外离纷扰后,认识到世间万物皆空虚。林中辨别远水,楼角上观奇怪车行,看出人间虚幻。灯火继续照耀黄金佛像,香气留存贝叶书卷,传承了信仰和智慧。诗人呼吁舍弃尘世纷扰,即使生活在繁华都市,也要拥有宁静的心灵,像隐居山中般超脱。

《登浴室院阁 其二》这首古诗由刘攽创作,表达了远离纷扰世俗,隐居山水之间的向往和感悟。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刘攽写出了一个渴望避世山居的心境。首句“稍出红尘外,方知万象虚”意味着只有离开纷扰的世界,才能真正领悟到世界的虚幻和空无。这里写景,以“红尘外”暗示了世俗之外的一片宁静。
接着,诗人用“林端辨远水,楼角怪行车”描绘了隐居之地的景色,远处的树林和水源,还有怪异的行人,都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山居画面。这里写景和咏物。
第三句“灯续黄金像,香余贝叶书”表现出山居生活的宁静和清幽,诗人点燃了金色的灯火,品香贝叶书,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宁静。这里抒发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最后一句“谁能捐世事,即地亦山居”强调了诗人对遁世山居的向往,同时也呼应了题目“登浴室院阁”的含义,表达了诗人愿意放下尘世纷扰,宁静地过上山居生活的决心。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山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攽写的《登浴室院阁》系列:

本文作者刘攽介绍:🔈

刘攽(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爲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爲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反对青苗法,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爲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爲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元佑四年卒(《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二三),年六十七。刘攽精邃经学、史学,《宋史》本传称着书百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作六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 查看更多>>

刘攽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