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rǔ zhōu děng cí gé èr jué jù qí yī
登汝州等慈阁二绝句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宋庠 (sòng xiáng)

像阁迢嶢出翠阴,有人凭槛看嵩岑。
方袍更语闽天旧,且取归心付佛心。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xiàng gé tiáo yáo chū cuì yīn , yǒu rén píng kǎn kàn sōng cén 。
fāng páo gèng yǔ mǐn tiān jiù , qiě qǔ guī xīn fù fó x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就像一座高耸的阁楼从葱绿的荫蔽处显露出来,有人倚着栏杆望着嵩岑山。
穿着方袍的人再次述说了有关故乡的话语,心灵归于本真,奉行佛教的教义。



总结: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心灵归宿和信仰的探讨。诗中通过描述阁楼从荫蔽处出现和有人望着嵩岑山,营造出静谧、清新的意境。方袍象征着传统文化,它的穿着者谈论着故乡的事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之情。而"归心付佛心"则呼应了诗中探讨的主题,意味着将内心的归属感和信仰交付给佛教,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定。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情感和信仰追求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间。

《登汝州等慈阁二绝句 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绝句,表现了诗人登上慈阁,眺望迢迢嵩岑山脉的壮丽景致,同时也抒发了对佛法的尊崇以及对回归本心的向往。
首句"像阁迢嶢出翠阴"描绘了慈阁宛如一座高悬在峡谷之上的楼阁,环境幽静,山翠扑面而来。这一句写景入微,令人仿佛置身于山中,感受到了山峦的宏伟壮丽。
接下来的"有人凭槛看嵩岑"表现了有人站在阁楼的栏杆旁,远眺嵩岑山,嵩岑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因此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句话也在暗示诗人自己就是那位欣赏山景的人,从而将读者引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第三句"方袍更语闽天旧"提到了"方袍",这是佛教僧侣的服饰,说明诗人已经融入了佛法之中。"闽天"则指的是福建,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旧"字则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且取归心付佛心"表达了诗人愿意放下尘世的杂念,将心归于佛法,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句话为整首诗点题,突显了诗人对内心深处的追求和信仰。
标签:
写景、抒情、佛教、思考人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宋庠写的《登汝州等慈阁二绝句》系列:

本文作者宋庠介绍:🔈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後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後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谥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 查看更多>>

宋庠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