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lóu jì wáng qīng
登楼寄王卿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韦应物 (wéi yìng wù)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tà gé pān lín hèn bù tóng , chǔ yún cāng hǎi sī wú qióng 。
shù jiā zhēn chǔ qiū shān xià , yī jùn jīng zhēn hán yǔ zhōng 。

登樓寄王卿

—— 韋應物

踏閣攀林恨不同,楚雲滄海思無窮。
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tà gé pān lín hèn bù tóng , chǔ yún cāng hǎi sī wú qióng 。
shù jiā zhēn chǔ qiū shān xià , yī jùn jīng zhēn hán yǔ zhō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登上高楼,攀援茂林,感叹心中的懊悔无与伦比。楚国的云彩苍茫如海,我思绪无尽。
几家住宅下面,有人敲打砧板和杵臼,秋天的山下回荡着回音。整个郡境被茂密的荆棘和榛子丛所覆盖,冷雨中显得格外凄凉。

鉴赏: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首二句写寄诗之情。“踏阁攀林恨不同”,“踏阁”,即登上楼阁;“攀林”,即攀林登山。楼阁在山上,应是先登山后登楼阁,由于声调关系,这里颠倒来用。

  秋日出游,本多感慨,现在又是独自登临,无好友在一起相与谈论,心情更觉怅惘,故而有“恨不同”的叹恨。“恨不同”,就是不能与好友王卿同游之恨。

  “楚云沧海思无穷”,“楚云”,指南方,“沧海”,指北方。当时作者宦游江南,时值兵乱之后,与好友南北一方,关山阻隔,路遥途远,相思相望,颇感伤怀。“思无穷”三字,表现出了作者无限伤时和思友之情。

  后两句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秋山之下,只余稀落的几家人在捣洗衣服,人民已四处流亡,州中已空无人烟;寒雨之中,一郡但见荆棘丛生,不见稷黍。这两句表现出了兵乱后整个州郡民生凋敝、田园荒芜的凄凉景象。

  诗人乃一州的长官,身负养民、保民、安民之责,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内心十分痛苦。他在《京师叛乱寄诸弟》诗中说:“忧来上北楼”,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邑有流亡愧俸钱”,都流露了这一思想。

  在唐人诗中,登览诗在写法上一般多先写登览所见之景,然后抒情。这首诗恰恰相反,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韦应物写过许多山水诗,诗中常有民生疾苦的反映,这是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山水诗不同之处。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田园不尽是恬静而安谧,而是不时可见劳动人民的辛酸。从这首诗以及《广德中洛阳作》、《始至郡》等诗中均不难看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韦应物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正是就这类作品而言的。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韦应物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乾元间爲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爲洛阳丞。大历间历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爲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爲苏... 查看更多>>

韦应物的诗:

相关诗词:

酬李郎中夜登苏州城楼见寄 (chóu lǐ láng zhōng yè dēng sū zhōu chéng lóu jiàn jì)

朝代:唐    作者: 刘长卿

辛勤万里道,萧索九秋残。
日照闽中夜,天凝海上寒。
客程无地远,主意在人安。
遥寄登楼作,空知行路难。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hé dá dēng fēng wáng huì zhī dēng lóu jiàn jì)

朝代:宋    作者: 黄庭坚

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後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詶李郎中侍御秋夜登福州城楼见寄 (chóu lǐ láng zhōng shì yù qiū yè dēng fú zhōu chéng lóu jiàn jì)

朝代:唐    作者: 皇甫冉

辛勤万里道,箫索九秋残。
月照闽中夜,天凝海上寒。
王程无地远,主意在人安。
遥寄登楼作,空知行路难。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和刘春卿秋夜对月 (hé liú chūn qīng qiū yè duì yuè)

朝代:宋    作者: 王之道

天宇澄清桂影秋,骚人乘兴欲登楼。
楼前白水三千顷,滉滉熔银烂不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登楼 (dēng lóu)

朝代:唐    作者: 顾非熊

登楼一南望,淮树楚山连。
见鴈无书寄,归吴定此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 (hé yú zhōng chéng dēng yuè wáng lóu jiàn jì)

朝代:唐    作者: 卢求

高情推谢守,善政属绵州。
未落紫泥诏,闲登白雪楼。
晴江如送日,寒岭镇迎秋。
满壁朝天士,唯予不系舟。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和沈粹卿登南楼韵 (hé shěn cuì qīng dēng nán lóu yùn)

朝代:宋    作者: 王炎

鼓角声悲城上头,沈郎怀古一登楼。
下临平楚容回顾,北望神州定欲愁。
叫日征鸿云路冷,嘶风战马塞垣秋。
人间俯仰更兴废,江汉滔滔万古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 (hé mián zhōu yú zhōng chéng dēng yuè wáng lóu jiàn jì)

朝代:唐    作者: 李续

早年登此楼,退想不胜愁。
地远二千里,时将四十秋。
邅迍多失路,华皓任虚舟。
诗酒虽堪使,何因得共游。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 登黄楼 (huái jì kòu yuán bì wáng wén jǔ shí shǒu dēng huáng lóu)

朝代:宋    作者: 贺铸

何处延明月,东城百尺楼。
故人那得见,後夜是中秋。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与郑时敏登楼把酒书二绝 其二 (yǔ zhèng shí mǐn dēng lóu bǎ jiǔ shū èr jué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王十朋

登楼能赋非王粲,沽酒忘形有郑虔。
千里相从文字饮,不辞费尽杖头钱。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