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hàn dōng hé zhāng bǎi cháng liù shǒu qí sān
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范纯仁 (fàn chún rén)

思君日日上高楼,心逐西南汉水流。
侧听车音常有待,互酬诗兴未能休。
高阳簪履成陈迹,西洛衣冠散旧游。
独有地僊年八十,逍遥林下笑公侯。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sī jūn rì rì shàng gāo lóu , xīn zhú xī nán hàn shuǐ liú 。
cè tīng chē yīn cháng yǒu dài , hù chóu shī xìng wèi néng xiū 。
gāo yáng zān lǚ chéng chén jì , xī luò yī guān sàn jiù yóu 。
dú yǒu dì xiān nián bā shí , xiāo yáo lín xià xiào gōng hóu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思念君子的心情,日复一日地登上高楼,心灵跟随着向着西南流淌的汉水。
侧耳倾听,常常期待着车马的声音,期盼着能互相赠诗来表达心中的兴致,但却未能停止。
高阳的发髻和履历已成为过去的痕迹,西洛的衣冠早已散失了昔日的风采。
唯独地僊年已经八十,仍然在逍遥林下欢笑,仿佛是位公侯般自在。

全诗写了作者思念远方君子的心情,日复一日地登高楼远望,心随着汉水向西南流去。他常常侧耳倾听,期待着君子的归来,愿意与对方相互赠送诗篇以表达内心的激动,然而这样的兴致却似乎永远无法结束。他回顾过去的时光,高阳的簪履和事迹早已成为历史的痕迹,西洛的衣冠也散失了昔日的风采。只有地僊年已经八十岁的他,仍然在逍遥林下笑傲风采,宛如一位公侯般自在洒脱。

赏析:这首诗是范纯仁的《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汉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诗文的共鸣。
首句“思君日日上高楼”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高楼的形象象征了远方,而“心逐西南汉水流”则强调了这种思念如江水一般持续不断。
接下来的句子“侧听车音常有待,互酬诗兴未能休”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互赠诗文的情景。车音的到来代表着友人的归来,而互赠诗文则是友情的交流和传达。
第三句“高阳簪履成陈迹,西洛衣冠散旧游”通过地名的提及,展现了友人的生活点滴,以及旧日的欢聚和游玩,同时也呈现出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
最后两句“独有地僊年八十,逍遥林下笑公侯”描绘了一位年过八旬的地僊(仙人)仍然活泼愉快,与公侯一同欢笑的场景,强调了友人的不凡和乐观精神。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范纯仁写的《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范纯仁介绍:🔈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爲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爲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爲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爲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爲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後因元佑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 查看更多>>

范纯仁的诗:

范纯仁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