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óng zhāng shèng tú qǐ shí
从张圣涂乞石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昭玘 (lǐ zhāo qǐ)

先生筑高隠,趣好清且独。
云龙峰上石,跋草自錾斸。
发窍号阴怪,穷根揽坤腹。
山灵不敢爱,鞭叱满崖谷。
危跻已穿履,大载几折轴。
直欲起岩岩,未容买碌碌。
心营合天造,指化出神速。
突兀傲中巅,凭陵勇双矗。
兽蹲目睥睨,龙攫腰回蹙。
缩脰立幽鸟,擎颅卧孤犊。
鲸鳞老廉利,相角怒撑触。
轩昂鹤引咮,贔屭鳌跂足。
腾空快高思,排峭惊醉目。
伊余朅来游,步百吟周复。
愿从乞其余,伴我东墙竹。
猿鹤莫相嗔,此客意非俗。
常令月色照,敢使尘土辱。
日待风雨来,起看空遶屋。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xiān shēng zhù gāo yǐn , qù hǎo qīng qiě dú 。
yún lóng fēng shàng shí , bá cǎo zì zàn zhú 。
fā qiào hào yīn guài , qióng gēn lǎn kūn fù 。
shān líng bù gǎn ài , biān chì mǎn yá gǔ 。
wēi jī yǐ chuān lǚ , dà zǎi jǐ zhé zhóu 。
zhí yù qǐ yán yán , wèi róng mǎi lù lù 。
xīn yíng hé tiān zào , zhǐ huà chū shén sù 。
tū wù ào zhōng diān , píng líng yǒng shuāng chù 。
shòu dūn mù pì nì , lóng jué yāo huí cù 。
suō dòu lì yōu niǎo , qíng lú wò gū dú 。
jīng lín lǎo lián lì , xiāng jiǎo nù chēng chù 。
xuān áng hè yǐn zhòu , bì xì áo qí zú 。
téng kōng kuài gāo sī , pái qiào jīng zuì mù 。
yī yú qiè lái yóu , bù bǎi yín zhōu fù 。
yuàn cóng qǐ qí yú , bàn wǒ dōng qiáng zhú 。
yuán hè mò xiāng chēn , cǐ kè yì fēi sú 。
cháng lìng yuè sè zhào , gǎn shǐ chén tǔ rǔ 。
rì dài fēng yǔ lái , qǐ kàn kōng rào wū 。

古文观止 祭奠 赞颂 写人 动物

從張聖塗乞石

—— 李昭玘

先生築高隠,趣好清且獨。
雲龍峰上石,跋草自鏨斸。
發竅號陰怪,窮根攬坤腹。
山靈不敢愛,鞭叱滿崖谷。
危躋已穿履,大載幾折軸。
直欲起巖巖,未容買碌碌。
心營合天造,指化出神速。
突兀傲中巔,憑陵勇雙矗。
獸蹲目睥睨,龍攫腰回蹙。
縮脰立幽鳥,擎顱卧孤犢。
鯨鱗老廉利,相角怒撐觸。
軒昂鶴引咮,贔屭鼇跂足。
騰空快高思,排峭驚醉目。
伊余朅來遊,步百吟周復。
願從乞其餘,伴我東牆竹。
猿鶴莫相嗔,此客意非俗。
常令月色照,敢使塵土辱。
日待風雨來,起看空遶屋。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xiān shēng zhù gāo yǐn , qù hǎo qīng qiě dú 。
yún lóng fēng shàng shí , bá cǎo zì zàn zhú 。
fā qiào hào yīn guài , qióng gēn lǎn kūn fù 。
shān líng bù gǎn ài , biān chì mǎn yá gǔ 。
wēi jī yǐ chuān lǚ , dà zǎi jǐ zhé zhóu 。
zhí yù qǐ yán yán , wèi róng mǎi lù lù 。
xīn yíng hé tiān zào , zhǐ huà chū shén sù 。
tū wù ào zhōng diān , píng líng yǒng shuāng chù 。
shòu dūn mù pì nì , lóng jué yāo huí cù 。
suō dòu lì yōu niǎo , qíng lú wò gū dú 。
jīng lín lǎo lián lì , xiāng jiǎo nù chēng chù 。
xuān áng hè yǐn zhòu , bì xì áo qí zú 。
téng kōng kuài gāo sī , pái qiào jīng zuì mù 。
yī yú qiè lái yóu , bù bǎi yín zhōu fù 。
yuàn cóng qǐ qí yú , bàn wǒ dōng qiáng zhú 。
yuán hè mò xiāng chēn , cǐ kè yì fēi sú 。
cháng lìng yuè sè zhào , gǎn shǐ chén tǔ rǔ 。
rì dài fēng yǔ lái , qǐ kàn kōng rào w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后来光武帝得到预言天命所归的《赤伏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后来先生与光武帝同床而卧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后来又归隐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隐居,清操自守,鄙弃禄位,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在《盅》卦的“上九”爻(yao)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
  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注释:
先生:指严光。
赤符:《赤伏符》,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蛊:六十四卦之一。
上九:九爻。
屯(zhun)六十四卦之一。
复:复除徭役
臣妾:原指男女奴隶,这里引申为被统治的人民。
亿兆:古代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


相关资料

【历史名人严子陵】
  近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 仕 途,隐 居 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
  严子陵(公元前37—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天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当时因朝廷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 回到余姚,隐居不出。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有人见他反穿裘皮袄在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绝然回绝。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了他的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番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愿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
  然而,光武帝并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他虽被安置住在富丽堂皇的大院深宅,却绝不肯与朝廷显贵往来,光武帝去拜见他,他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对他没有办法,说他是“狂奴故态”。
  一天光武帝把他请进宫中,促膝谈心,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严子陵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光武帝听他论古涉今,说理精辟,喜得眉飞色舞。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光武帝便留他同床睡觉。严子陵也不推辞,躺在床上,叉开双腿,沉沉入睡。睡到半夜,竟把一条腿搁到皇帝身上,光武帝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
  次日清晨,严子陵还在梦乡,光武帝就起了床。只见钦天太监惊慌失措的闯进宫门,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发现有客星冲犯帝座,恐怕于万岁不利,特进宫面禀”。光武帝沉思片刻,勿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那里是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了朕身上了。”
  从此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他家乡的山陈山被称为“客星山”,桥被叫作“客星桥”。如今还保留在余姚四碑亭的严子陵碑文中,也有“依然城廓客星高”之句。
  光武帝十分钦佩严子陵的人品才学,要他担任谏议大夫,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后来干脆不辞而别,回到家乡余姚隐居。
  建武十七年(公元48年),光武帝又派使者到了余姚请严子陵进京做官。他听到消息,赶紧躲避起来,使者只得泱泱而返。为了避免朝廷再找麻烦,他索性带着家人,迁居桐庐富春江边种田、钓鱼。他钓鱼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子陵滩”。“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严子陵回到余姚直至终老,享年八十,死后葬于余姚陈山。南宋丞相史浩有《严先生墓》诗道“玉匣蛟龙已草莱,一邱马髦尚封培,云台若也标名姓,千古谁知有钓台。”陈允平“严墓”诗也写道:“山高石怪水冷冷,三尺孤墓葬客星,遥想陵原松桧色,晓烟暮雨为谁青。”
  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气节,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高节,特意为他造了祠堂,并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堂记》,赞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明著名学者徐渭在《严先生祠》诗中写道:“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

【严子陵钓鱼台】
  富春山又名严陵山,山麓耸起一双石岩,俗称东台、西台,东台也就是严子陵钓鱼台。严子陵名光,东汉初余姚人,儿时与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刘秀得天下后,邀他出来做官,严光再三谢绝,归隐富春山,钓鱼耕田,打发余生。对他不事权贵的作法,历代是有口皆碑。唐代就建起了严陵祠。宋代又升格,毕恭毕敬的称为严先生祠堂,文学家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五体投地地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西台姑且称为“谢公台”,它的名气小得多,却自有动人的故事。谢翱字皋羽,南宋诗人,曾从文天祥抗元。文兵败殉国后,谢悲痛欲绝,登临此台致祭,据说他手持竹如意,击石作歌,歌毕竹石俱碎。台上有亭,亭上有联道:“生为信陵流离客,死结严陵寂寞鬼”。亭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有谢翱用生命写成的散文《登西台恸哭记》。在东西两台之间,有一座双清亭,亭柱上的楹联是“拾级拜严子,亮节高风今古还誉:隔江祭谢公,忠心赤胆日月魂。》”

【“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
  胡惠瑞
  “高风千古”石坊和严氏宗祠,位于檀湖山之北,历山之南,亭山之左,柏山之右,329国道南侧三里许。严子陵后裔集居其间,旧称“客星里”,现为“亲堰村”。
  由北入村,见南北跨江一小桥,曰“皇帝堰古桥”及“为汉徵士子陵先生立”诸字。背面上额镌刻“清节流芳”和“严子陵纪念坊”诸字,并有“钦差提簿军务浙江等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汉阳尹应元赐建,知余姚事晋江黄琰为汉徵士子 陵 先生立”等字。据传“高风千古”和“清节流芳”八字为汉光武帝刘秀亲书,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为重修严子陵墓的同时重建,石坊具有明代典型的艺术风格和石雕建筑艺术,主基稳实,细部镂空浮雕狮子滚绣球及鸟兽等图案,雕刻精巧,栩栩如生,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工匠高超的石雕技艺,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十年动乱中,因石坊被群众改建房屋当作歇脚凉亭的依靠所遮挡,才得以躲过浩劫之难,保存了这一保贵的石雕精品。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坊西首有一广场,西侧还扩建有三间“高风亭”,亭内有一展室。有严子陵先生半身像及生平事迹介绍,供游客参观。
  牌坊四周集居严氏后裔,是汉徵士子陵公姓氏之源流。村东南偶有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进距空旷,规模宏大,周以围墙,建筑考究,雕梁画栋,雕刻 细 致,人物生动,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仅南照墙,大门被毁,第一三进有几间 倒 塌,梁檐卧地,周墙残缺,其余尚存。
  村正南不远处,见青山一色,绿树成荫,气象非凡。曰:“严公山”,俗称“南面山”,先生二十一世孙,唐降州剌史建“严公庙”于此,山巅白云峰有平石阔数丈,刻有“严公山”三个大字于其上。后因子陵墓在客星山。庙徙迁客星山,现仅存遗址。
  据《下河严氏支谱》,《严子陵公生平考》记载:晋武帝太康四年(283)晋升安太守始建祠于“客星里”,先生为始祖。严氏战国初,避秦虐而改庄姓,至汉武帝时,严公父士恂守会稽遂家也,蔓延至哀帝间(公元前6-1年,避明帝刘庄讳(58),易庄为严,《子陵墓碑略》云:公生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壬午八月十二,元始元年(公元1年)侍父士恂令新野(今河南新野县)时,与刘秀父亲刘钦尹南顿相善,故公与刘秀同往汝南郑敬处求学。两人白天探讨学问,夜间抵足而眠 ,结下深厚友谊。因王莽篡位(公元9年),赤眉、绿林纷纷起义,公见天下大乱,便回家乡余姚陈山隐居读书。过了十三年(公元23年),刘秀中兴汉室,统一天下,做了东汉开国皇帝,为光武帝。公得知刘秀做了皇帝,便改名换姓,到远处隐居。刘秀知道公的贤德和才能,令人四处查访,请公出来辅佐。后来,齐地有人上书,说有一男子反穿羊裘,在湖泽中钓鱼,可能是公。刘秀即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接他到了京城,请他入朝做官。前后接了三次才把他接来。并对他优礼有加。安排住进京城宾舍。大司徒(相当于丞相)与公是旧相识,派人带亲笔信去问候,刘秀亲自命人驾车出宫。拜访公,公睡床上,置之不理。刘秀知道他是假睡,就走到了他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我今日以故人的身份来看望你,难道你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公忽然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肯出去做官。读书人自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刘秀听了直摇头。
  后来,刘秀终于把公请进宫,公也被刘秀的诚意所感动,两人谈天话旧。畅叙不已。刘秀向公请教治国之策,他也诚意相告。一直谈到了深夜,刘秀留他宫中过夜,他也不推辞。就和刘秀同床而睡,他叉开双脚,沉沉睡去。睡到半夜,他一条腿搁到刘秀的肚皮上,刘秀为了不惊动他,竟一夜没有睡好。
  第二天,刘秀起床上朝,有钦天监出班奏道:“臣昨夜仰观天象,见有客星冲犯帝座,恐于万岁不利。”刘秀听后哈哈一笑:“哪有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我与好友子陵同榻共眠,他将一条腿搁到了我的身上了。”
  刘秀十分钦佩他的才学人品,任他为谏议大夫,他坚决不受,但深知朝中的处境和自己的秉性不利,他留给刘秀一封辞职谢罪的信,不辞而别,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隐居不出。
  建成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再次派使者征他进京做官。他听到了消息赶紧回到余姚,躲在陈山脚下的月德寺中,使者闻讯追寻而来,那天正好下大雪,积雪 很 厚,公急中生智,倒穿芒履上了陈山,使者见雪上有脚印,向山脚寻找一番,结果当然没有找着。后人有诗云:“避士入隐志不凡,倒拖芒履上陈山,客星高照古渡在,山高水长仰先贤。”
  公八十终老于家,刘秀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十分悲伤,令地方政府出钱百万,谷千斛,将他葬于故里陈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仰慕他的高节,特为他建成了祠堂,并定《严先生祠堂记》,赞誉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去山指的是严氏宗祠前的严公山,总称白云山。江水是指祠前的环湖带和下河往西注入姚江。

【严子陵有世孙在桐庐】
  屹立在桐庐县富春江镇的严子陵钓鱼台,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时隔两千多年,你是否相信在桐庐还有严子陵的世孙呢?
  近日,桐庐县组织各乡镇文化部门进行文化遗产普查时,钟山乡文化站收集到了一本《严氏宗谱》,并从中发现历史名人严子陵的五十五世、五十六世孙就在桐庐县钟山乡朱边畈村。
  根据家谱记载,严子陵的五十五世孙有八十岁的严奉复和七十五岁的严奉纯等。五十六世孙有六十岁的严国春和五十五岁的严金华等。家谱中写道:“始祖光,字子陵行云,二世家会稽余姚人,小字狂奴,少有高名,同光武帝同学,两人同窗同座同床三年,互敬互学名列全班前茅。刘秀登基后,三番五次聘他当谏议大夫,严子陵不屈。仍耕于富春山中。后人名其钓处为严子陵钓鱼台,在桐庐有东西二台,各高数百丈。有羊裘轩、客星馆、高风堂等,台上俱有亭。”
  这本家谱曾两次重修。1945年,才六岁的严国春上了谱,当时集谱时间一年多。圆谱时刚出生的严家末子严金华也补了上去,他成了谱上的最后一位。此谱共六册36卷,朱边畈村珍藏2册,每册六卷,歌舞乡夏塘、潘畈村各藏一册,毕浦乡严村藏一册,建德市罗村乡狮峰村也藏一册。据严国春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居住在建德市狮峰村的堂叔来到桐庐朱边畈村,将一册家谱悄悄带走,还特地做了只樟木箱珍藏,防止腐烂虫蛀,遗憾的是另一册已被烧毁。后建德堂叔去世,他儿子严康乐在外工作,女儿出嫁时,才将家谱送回朱边畈村,由严国春保管至今。
  从家谱中可以看出,朝廷官员爱吃桐 庐特产,如豆腐干、梨头等,在南宋时已作为贡品送往朝廷。据统计严氏家谱上严子陵后代共有100人在朝廷任大小不同的官职,其五十世孙还得到过严州(建德)府太爷奖励的一块匾额,上有府太爷的圆印,并书“宽厚平和”四字。因五十世孙住建德时,与人发生纠纷,其宽容的气度使得府太爷很受感动。这块珍贵的匾额原挂在朱边畈村的祠堂里,现被严国春的侄儿收藏。
  更有意思的是,严国春根据家谱中记载“豆腐干是贡品”这一点,在七八年前开始加工“钟山豆腐干”还真的走红市场,两次走进西博会,多次获奖。

【“庄严一脉”话严姓】
  说起严姓,就不得不先提到庄姓。
  庄与严二字,组成庄严一词,表示着一种肃静的意思。奇妙的是,用这两个字来表示的中国姓氏,也有密切的关系。严姓是由庄氏改来的,所以严姓之人,与庄姓根本就是一家人。严氏的姓源,是从楚庄王的谥号“庄”而来,楚庄王的子孙,为了有别于他人,以“谥为姓”,就用“庄”这个谥 号来做了自己家族的姓氏。
  到了汉代,汉明帝的名字叫刘庄,按封建帝王之制,为避天子之讳,凡有庄姓人氏必须改姓。因为“庄”与“严”两字常连在一起用,都表示相同的意思,大概因此之故,楚庄王的后裔庄氏在传到汉明帝时,就把庄姓改为严姓了。从此,也就在庄氏之中分出了一支严姓的支系,一代一代的传延下来。
  福州阳岐的严培庸说:“我们阳岐的严家,是在唐朝天佑年间,跟闽王王审之从河南光州固始县来的。所以福州有十多个姓,都是王审之带来的。我的祖先严怀英,怀是胸怀的怀,英是英雄的英,他就是跟着王审之来这里的。他人很正直,很勇敢,会打仗,有功,后来官拜朝议大夫。”
  严姓的发源地,主要是在湖北的江陵和甘肃的天水。从唐朝天佑年间开始,“严”姓人家一部分就在福建定居下来。
  现在浙江富阳、桐庐两县,仍保留有许多当年严子陵的踪迹。有“严 子 陵钓鱼台”等。当年,郁达夫游富春江时有诗曰:“家在严陵滩上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朋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追本溯源,庄严两姓,都是春秋时代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后裔,血缘上是一脉相承,同出一源,实为一家。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李昭玘介绍:🔈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佑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爲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爲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简称清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补於卷末。 查看更多>>

李昭玘的诗:

相关诗词:

从高守乞石笋 (cóng gāo shǒu qǐ shí sǔn)

朝代:宋    作者: 晁说之

竹萌何处在,石笋眼中青。
乞取分幽径,难忘玉笋廷。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乞郡 (qǐ jùn)

朝代:宋    作者: 郑獬

晓日银台再上书,相君何日奏丹涂。
紫皇有意怜衰老,乞与扬州第五符。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从圣集乞黄岩鱼鮓 (cóng shèng jí qǐ huáng yán yú zhǎ)

朝代:宋    作者: 范成大

截玉凝膏腻白,点酥粘粟轻红。
千里来从何处,想看舶浪帆风。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和山谷从张仲谋乞蜡梅韵寄吴明可 (hé shān gǔ cóng zhāng zhòng móu qǐ là méi yùn jì wú míng kě)

朝代:宋    作者: 胡铨

玉壶佳处野梅发,未减後山襄样黄。
乞取一枝淮海去,不应春色占钱塘。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盆中石菖蒲 (pén zhōng shí chāng pú)

朝代:宋    作者: 张九成

清姿水石间,相得不可无。
如人饱道义,其色长敷腴。
不受尘土覆,自与人世殊。
我何爱轩冕,冒昧名利涂。
圣人恶洁身,名士多自污。
理亦顾其可,未应如此拘。
往往不知者,假此为穿窬。
吾方存胸中,未敢执一隅。
姑从吾所好,谁能复改图。
不若归去来,无愧石上蒲。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出都 (chū dōu)

朝代:宋    作者: 沈遘

秋风归梦入东吴,乞得城居占越湖。
圣主恩深未知报,岂如张翰为蓴鲈。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从张唐卿乞韭黄 (cóng zhāng táng qīng qǐ jiǔ huáng)

朝代:宋    作者: 张孝祥

雪压畦蔬僮手皲,度郎多日欠常珍。
悬知旅食初无恙,窖里黄芽借得春。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从张子立觅馿二绝 其二 (cóng zhāng zǐ lì mì lú èr jué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张鎡

几回曾许借侬骑,兴到牵来已早迟。
乞与南湖了幽事,白裘乌帽要相宜。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送何圣从龙图 (sòng hé shèng cóng lóng tú)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
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
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
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动物

致仕後立春偶成 (zhì shì hòu lì chūn ǒu chéng)

朝代:宋    作者: 赵拚

四纪荣涂愧滥巾,圣恩从请幸全身。
高斋静有无穷乐,又报元丰第四春。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