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kōng yìn yóu shān jiǔ shǒu qí qī
次韵空印游山九首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德洪 (shì dé hóng)

宝塔当烦妙语传,要令此地福人天。
个中已有全身见,何用分身徧大千。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bǎo tǎ dāng fán miào yǔ chuán , yào lìng cǐ dì fú rén tiān 。
gè zhōng yǐ yǒu quán shēn jiàn , hé yòng fēn shēn biàn dà qi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宝塔当传播智慧之妙语,旨在使此地的众生得享福报,升至人天之间。其中已经具备了全身的见识和境界,何需再去分身去探索广阔无垠的世界。

赏析:这首诗是释德洪创作的《次韵空印游山九首》中的第七首。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宝塔的崇敬和信仰,同时也探讨了禅宗思想中的一些概念。
诗人首先提到了宝塔,将其视为传播妙语的地方,希望通过它传播的妙语可以让人们获得福报,提升修行。这里的宝塔象征着佛法的传承和弘扬,是修行者前行的指引。
接着诗人谈到“个中已有全身见”,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领悟,意味着通过参悟佛法,人们可以领悟到自己的本质和全身的真正面貌。这与禅宗思想中的悟性相符,强调内在的觉醒和领悟。
最后两句“何用分身徧大千”,表达了一个有趣的思想,即为什么要分心去追求无尽的世界,当你已经在宝塔中获得了全身的领悟和启示。这里,诗人暗示着在佛法的指引下,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全面的领悟,不再需要分散精力去探索世间的无尽。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德洪写的《次韵空印游山九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 查看更多>>

释德洪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