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fāng shān sù lǐ dào shì fáng
游方山宿李道士房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铉 (xú xuàn)

从来未面李先生,借我西窗卧月明。
二十三家同愿识,素骡何日暂还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cóng lái wèi miàn lǐ xiān shēng , jiè wǒ xī chuāng wò yuè míng 。
èr shí sān jiā tóng yuàn shí , sù luó hé rì zàn huán ché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从未见过李先生,他借给我西窗下明亮的月光。
有二十三家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愿意认识我,但我不知道白天骡子何时才会暂时回到城里。



总结:

这段古文描述了作者从未谋面过李先生,却得到了他的帮助,借给了作者一轮明亮的月光。此外,有二十三家志同道合的朋友愿意结识作者,但作者仍在等待着自己的白天骡子回城。

赏析::
这首诗《游方山宿李道士房》表达了诗人徐铉对游方山李道士的仰慕之情以及对游山玩水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共四句,通过简洁而清新的语言勾画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山居画面。
第一句"从来未面李先生"表明诗人之前未曾谋面李道士,但对他有着崇拜之情。这里的"李道士"可能代表了一位智慧高远、深得道家修身养性之道的长者,对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吸引力。
第二句"借我西窗卧月明"描绘了诗人借住在李道士的房间,通过房间的西窗,可以观赏到明亮的月光。这里的"西窗卧月明"充满了宁静和幽静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在这里能够得到内心的宁静和启发。
第三句"二十三家同愿识"表明在这个山居之地,有着二十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同向往着李道士的智慧和修行之道,希望能够与他相识。
最后一句"素骡何日暂还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开这个山居生活、回归繁华城市的不舍之情。"素骡"可能是诗人的交通工具,诗人希望能够在山居中暂时远离都市喧嚣,但也不得不面对离开的现实。
标签:
仰慕李道士、山居生活、向往自然、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游方山宿李道士房》的诗:

本文作者徐铉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於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於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於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更多>>

徐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