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ng gǔ shī shí èr shǒu qí qī
咏古诗十二首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敞 (liú chǎng)

东游沧海滨,回首面大荒。
豁达三齐风,连山郁苍苍。
在汉田横氏,不忍南面王。
磊落五百贤,从死忽若亡。
壮士不必成,令名固为长。
异体同一心,万年尚耿光。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

dōng yóu cāng hǎi bīn , huí shǒu miàn dà huāng 。
huō dá sān qí fēng , lián shān yù cāng cāng 。
zài hàn tián héng shì , bù rěn nán miàn wáng 。
lěi luò wǔ bǎi xián , cóng sǐ hū ruò wáng 。
zhuàng shì bù bì chéng , lìng míng gù wèi cháng 。
yì tǐ tóng yī xīn , wàn nián shàng gěng guā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向东漫游沧海边,回首望见无边无际的荒原。
心胸开阔如三齐之风,连绵的山脉郁郁苍苍。
在汉朝,有个姓横的人,不忍心效忠南面的君王。
坚守正直的五百贤士,为了忠诚而宁死不屈。
壮士无需达到特定成就,他们的名声将永存。
尽管形态各异,但心意相通,万年来仍然闪耀光芒。



总结:

这首诗以东游沧海为背景,描述了壮士忠诚的精神和令名永存的价值观。诗人通过描绘豁达的风景和忠诚的人物形象,强调了壮士不必在世俗成就上取得成功,他们的忠诚和名声将永远长存。尽管他们的形态各异,但他们的内心追求却是相通的,他们的精神光芒将在万年之后依然闪耀不灭。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忠诚、正直和永恒价值的主题,展示了古人对这些美德的推崇和赞美。

《咏古诗十二首 其七》是刘敞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古代豪杰和文化的敬仰之情。这首诗可以被划分为多个标签,包括抒情、颂扬、赞颂古代豪杰和文化。
在这首诗中,诗人刘敞东游沧海滨,回首面对大荒,这里可以看作是诗人追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过程。他感受到了三齐风的豁达和连山的苍苍,这些景物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壮丽和广阔。在汉田横氏,他不愿意效仿南面的王位,表现出了对古代志士坚守理想的钦佩。他提到了五百贤士,强调了他们磊落的品质,以及令名的长存。这也传达出不论成就是否卓越,只要有坚守初心,就能在历史中留下名字的信息。最后,诗人强调了同一心追求的重要性,这是千年来光耀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表达对古代文化和豪杰的崇敬,以及对坚守理想和品德的强调,传达出一种抒情的情感,同时也赞美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精神。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敞写的《咏古诗十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刘敞介绍:🔈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佑三年(一○五一),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至和元年(一○五四),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扬州。岁余,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佑四年(一○五九),知贡举。五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贤院学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台。神宗熙宁元年卒於官,年五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五十四卷,其中诗二十七卷... 查看更多>>

刘敞的诗:

刘敞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