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 sān mén yǔ cí qí èr
谒三门禹祠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司马光 (sī mǎ guāng)

贔屭青崖裂,喧豗白浪豪。
客舟浮木叶,生理脱鸿毛。
栢映孤峰短,铭书绝壁高。
河师不耕织,容易戏风涛。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bì xì qīng yá liè , xuān huī bái làng háo 。
kè zhōu fú mù yè , shēng lǐ tuō hóng máo 。
bǎi yìng gū fēng duǎn , míng shū jué bì gāo 。
hé shī bù gēng zhī , róng yì xì fēng tā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贔屭青崖裂,喧豗白浪豪。
客舟浮木叶,生理脱鸿毛。
栢映孤峰短,铭书绝壁高。
河师不耕织,容易戏风涛。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山水景色的壮丽场景。古人称呼这种壮观景色为"贔屭",这里指的是山峦陡峭的青崖。青崖间,巨大的浪花喧闹激烈,形成白色的浪涛。诗中提到一艘客船漂浮在水面上,像是飘动的树叶,与汹涌的白浪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一只鸿雁羽毛轻盈地飘落,仿佛自然的生物与人造的舟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还写到一棵矮小的栢树映衬在孤峰之间,峰石高耸险峻,刻着铭文,让人感叹壁立千仞的高度。最后两句诗描绘了河师(指渔夫)并不从事农耕和纺织工作,而是轻松自在地嬉戏于风浪之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对比,表达了壮丽景色与人的安逸自在之间的关系。

赏析:这首《谒三门禹祠 其二》是司马光创作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在游览三门禹祠时所感受到的壮美景色和历史文化情感。
首先,诗人以极具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青崖裂开的景象,白浪翻滚,展示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这里的“贔屭青崖裂,喧豗白浪豪”生动地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宏伟气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下来,诗人以客舟浮木叶、生理脱鸿毛的意象,传达出自己的轻松愉悦之情。这里的客舟和鸿毛象征着生活的轻盈和自由,与前文中的壮丽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游览的愉悦。
然后,诗人以栢映孤峰短、铭书绝壁高来表现三门禹祠的古老与壮丽。栢树映衬下的孤峰和刻在绝壁上的铭文,使这个地方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最后,诗人以“河师不耕织,容易戏风涛”表达出对这片壮美景色的赞叹,强调了大自然的瑰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司马光写的《谒三门禹祠》系列:

本文作者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佑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後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佑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 查看更多>>

司马光的诗:

司马光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