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guān lì
潼关吏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杜甫 (dù fǔ)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踰。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shì zú hé cǎo cǎo , zhù chéng tóng guān dào 。
dài chéng tiě bù rú , xiǎo chéng wàn zhàng yú 。
jiè wèn tóng guān lì , xiū guān huán bèi hú 。
yào wǒ xià mǎ xíng , wèi wǒ zhǐ shān yú 。
lián yún liè zhàn gé , fēi niǎo bù néng yú 。
hú lái dàn zì shǒu , qǐ fù yōu xī dōu 。
zhàng rén shì yào chù , zhǎi xiá róng dān chē 。
jiān nán fèn cháng jǐ , wàn gǔ yòng yī fū 。
āi zāi táo lín zhàn , bǎi wàn huà wéi yú 。
qǐng zhǔ fáng guān jiāng , shèn wù xué gē shū 。

边疆 战争 赞美 士卒

潼關吏

—— 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爲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踰。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爲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shì zú hé cǎo cǎo , zhù chéng tóng guān dào 。
dài chéng tiě bù rú , xiǎo chéng wàn zhàng yú 。
jiè wèn tóng guān lì , xiū guān huán bèi hú 。
yào wǒ xià mǎ xíng , wèi wǒ zhǐ shān yú 。
lián yún liè zhàn gé , fēi niǎo bù néng yú 。
hú lái dàn zì shǒu , qǐ fù yōu xī dōu 。
zhàng rén shì yào chù , zhǎi xiá róng dān chē 。
jiān nán fèn cháng jǐ , wàn gǔ yòng yī fū 。
āi zāi táo lín zhàn , bǎi wàn huà wéi yú 。
qǐng zhǔ fáng guān jiāng , shèn wù xué gē shū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注释:
⑴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⑵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⑶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⑷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⑸要:同“邀”,邀请。
⑹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⑺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⑻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⑼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⑽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⑾哥舒:即哥舒翰。


鉴赏:

  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接下来,应该是潼关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却“要(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从结构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叙述,笔姿无呆滞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这两句暗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忧心忡忡,而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可能以为这个问题不必靠解释,口说不足为信,还是请下马来细细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先指看高耸的山峦说:“瞧,那层层战栅,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何须再担心长安的安危呢!”语调轻松而自豪,可以想象,关吏说话时因富有信心而表现出的神采。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察看最险要处:老丈,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浦起龙《读杜心解》),不只是关吏简单的介绍,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而这虽然是通过官吏之口讲出来的,却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杜甫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爲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後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爲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於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 查看更多>>

杜甫的诗:

相关诗词:

题潼关兰若 (tí tóng guān lán ruò)

朝代:唐    作者: 皮日休

潼津罢惊有招提,近百年无战马嘶。
壮士不言三尺劒,谋臣休道一丸泥。
昔时驰道洪波上,今日宸居紫气西。
关吏不劳重借问,弃繻生拟入耶溪。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cì tóng guān xiān jì zhāng shí èr gé lǎo shǐ jūn)

朝代:唐    作者: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廻。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抒情

过潼关 (guò tóng guān)

朝代:宋    作者: 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潸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修道德。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及第後荅潼关主人 (jí dì hòu dá tóng guān zhǔ rén)

朝代:唐    作者: 吕温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
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
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
主人故相问,[慙]笑不能言。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hé líng hú xiàng gong rù tóng guān)

朝代:唐    作者: 刘禹锡

寒光照旌节,关路晓无尘。
吏谒前丞相,山迎旧主人。
东瞻军府静,西望敕书频。
心共黄河水,同昇天汉津。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潼关道中 (tóng guān dào zhōng)

朝代:宋    作者: 晁补之

尘土长安古道深,潼关依旧接桃林。
使君骢马来何後,道士青牛去莫寻。
春半河山犹寂莫,日长坑阪正崎嶔。
平生冷笑元龙误,老觉求田负寸心。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动物

潼关驿亭 (tóng guān yì tíng)

朝代:唐    作者: 薛逢

河上关门日日开,古今名利旋堪哀。
终军壮节埋黄土,杨震丰碑翳绿苔。
寸禄应知沾有分,一官常惧处非才。
犹惊往岁同袍者,尚逐江东计吏来。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潼关口号 (tóng guān kǒu hào)

朝代:唐    作者: 李隆基

河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
所嗟非恃德,设险到天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写景 抒情 咏物 写关城

忆关中诸弟 (yì guān zhōng zhū dì)

朝代:宋    作者: 刘敞

好去北归鴈,凭将千里书。
潼关何日到,送目故愁予。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 (fèng hé shèng zhì guò tóng jīn guān)

朝代:唐    作者: 苏頲

在德何夷险,观风复往还。
自能同善闭,中路可无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