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bái lù ān bì qí yī
题白鹿庵壁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朱松 (zhū sōng)

鹿门庞老携客隠,耳冷十年难与俱。
蝼蚁梦中求曩事,芭蕉林里见今吾。
游丝弄影分阴转,乔木摩空万壑趋。
香妙心清无一事,不知何处是华胥。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lù mén páng lǎo xié kè yǐn , ěr lěng shí nián nán yǔ jù 。
lóu yǐ mèng zhōng qiú nǎng shì , bā jiāo lín lǐ jiàn jīn wú 。
yóu sī nòng yǐng fēn yīn zhuǎn , qiáo mù mó kōng wàn hè qū 。
xiāng miào xīn qīng wú yī shì , bù zhī hé chù shì huá x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鹿门庞老带着客人隐居,耳朵冷了十年难以共享欢乐。
蝼蚁在梦中追寻过去的事情,芭蕉林里见到了现在的我。
游丝在阳光下摇曳,分隔着阴影和阳光,高大的乔木如同行走在万壑之间。
心灵纯净,香气扑鼻,没有任何烦恼,却不知道华胥在何处。

总结:

诗人描述了一个庞老与客人隐居在鹿门山的情景。庞老与客人隐居已久,生活宁静但孤寂,难得与人共享欢乐。诗中运用蝼蚁梦寻求过去,芭蕉林寻找现在的意象,映衬出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游丝摇曳间,形成阴影与阳光的变幻,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变化。高大的乔木趋向万壑,暗示着世事繁华,追求的目标众多。然而,诗人心灵纯净,香气扑鼻,不受尘世烦恼困扰,但却不知道华胥仙境在何处,表现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整体意境抒发了诗人对纷扰世俗生活的返璞归真之情怀。

这首诗《题白鹿庵壁 其一》是朱松创作的古诗,表达了诗人的隐居之情和对自然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白鹿庵的景致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首先,诗人描述了庞老隐居在鹿门庵中,并且在这里度过了冷冷清清的十年,这种隐居生活让他感到孤独与寂寞。"耳冷十年难与俱"表现出了他与世隔绝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用"蝼蚁梦中求曩事,芭蕉林里见今吾"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觉醒。他将自己比作蝼蚁,曩昔的事情已经如梦一般虚幻,而眼前的芭蕉林则是他眼前的现实。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游丝弄影分阴转,乔木摩空万壑趋"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象,乔木在风中摇曳,游丝随风飘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和活力。
最后两句"香妙心清无一事,不知何处是华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已经不再关心世事,内心清净如香,不知何处才是真正的仙境华胥。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朱松写的《题白鹿庵壁》系列:

本文作者朱松介绍:🔈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爲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郑镳抄本(简称郑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 查看更多>>

朱松的诗:

朱松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