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对夕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残春对夕阳”出自哪首诗?

答案:残春对夕阳”出自: 宋代 司马光 《送何万下第归蜀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cán chūn duì xī yáng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问题2:“残春对夕阳”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残春对夕阳”的上一句是: 失意流年老 , 诗句拼音为:shī yì liú nián lǎo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问题3:“残春对夕阳”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残春对夕阳”的下一句是: 可堪临远道 , 诗句拼音为: kě kān lín yuǎn dào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残春对夕阳”全诗

送何万下第归蜀 其二 (sòng hé wàn xià dì guī shǔ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司马光

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
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
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
西风如有意,音信勿相忘。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shī yì liú nián lǎo , cán chūn duì xī yáng 。
kě kān lín yuǎn dào , gèng fù jǔ lí shāng 。
huā liǔ yǐ xiāo suǒ , yún shān fù miǎo máng 。
xī fēng rú yǒu yì , yīn xìn wù xiāng wàng 。

“残春对夕阳”繁体原文

送何萬下第歸蜀 其二

失意流年老,殘春對夕陽。
可堪臨遠道,更復舉離觴。
花柳已蕭索,雲山復渺茫。
西風如有意,音信勿相忘。

“残春对夕阳”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西风如有意,音信勿相忘。

“残春对夕阳”全诗注音

shī yì liú nián lǎo , cán chūn duì xī yáng 。

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

kě kān lín yuǎn dào , gèng fù jǔ lí shāng 。

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

huā liǔ yǐ xiāo suǒ , yún shān fù miǎo máng 。

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

xī fēng rú yǒu yì , yīn xìn wù xiāng wàng 。

西风如有意,音信勿相忘。

“残春对夕阳”全诗翻译

译文:
失意的岁月已经老去,残余的春光照耀在夕阳下。
可是我们仍然愿意聚在一起,举起酒杯,相互祝福。
花儿和柳树已经凋谢,云朵和山峦依旧遥远模糊。
西风似乎有着它的意愿,但我们不要忘记彼此的音信。

“残春对夕阳”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送何万下第归蜀 其二》表现了诗人司马光对友人何万离别的深情厚意。诗中描绘了作者心境的沉重和离别的愁绪。诗人以“失意流年老”开篇,表达了自身的失意和时光流逝的无奈。接着以“残春对夕阳”形象地描绘了逝去的春光和渐行渐远的夕阳,寓意着友人在人生路途上的一种无奈和艰辛。在送别的时刻,诗人酬友以酒,欲将离别的苦楚淡化,但酒后的别离更加令人伤感。最后两句“西风如有意,音信勿相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在远行的路上能够保重身体,也希望保持彼此的友谊,不忘记彼此的音信。
标签: 抒情、离别、友情

“残春对夕阳”诗句作者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佑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後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佑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乾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更多...

“残春对夕阳”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