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甍栋相连数亩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甍栋相连数亩中”出自哪首诗?

答案:甍栋相连数亩中”出自: 宋代 秦观 《和工部侍郎新章》,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méng dòng xiāng lián shù mǔ zhōng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甍栋相连数亩中”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甍栋相连数亩中”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甍栋相连数亩中”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甍栋相连数亩中”的下一句是: 出门遥见大明宫 , 诗句拼音为: chū mén yáo jiàn dà míng gōng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甍栋相连数亩中”全诗

和工部侍郎新章 (hé gōng bù shì láng xīn zhāng)

朝代:宋    作者: 秦观

甍栋相连数亩中,出门遥见大明宫。
朝元虽共浮丘伯,煮苕还同桑苎翁。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méng dòng xiāng lián shù mǔ zhōng , chū mén yáo jiàn dà míng gōng 。
cháo yuán suī gòng fú qiū bǎi , zhǔ tiáo huán tóng sāng zhù wēng 。

“甍栋相连数亩中”繁体原文

和工部侍郎新章

甍棟相連數畝中,出門遥見大明宮。
朝元雖共浮丘伯,煮苕還同桑苧翁。

“甍栋相连数亩中”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甍栋相连数亩中,出门遥见大明宫。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朝元虽共浮丘伯,煮苕还同桑苎翁。

“甍栋相连数亩中”全诗注音

méng dòng xiāng lián shù mǔ zhōng , chū mén yáo jiàn dà míng gōng 。

甍栋相连数亩中,出门遥见大明宫。

cháo yuán suī gòng fú qiū bǎi , zhǔ tiáo huán tóng sāng zhù wēng 。

朝元虽共浮丘伯,煮苕还同桑苎翁。

“甍栋相连数亩中”全诗翻译

译文:
甍栋相连,指房屋相连的屋檐。数亩中,表示房屋所占的土地不算很多。
出门遥见大明宫,走出门外就可以远远地看到大明宫的宏伟建筑。
朝元虽共浮丘伯,指朝廷中高官们虽然共同享受皇帝的恩宠和待遇,
煮苕还同桑苎翁,但是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中,仍然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就像桑苎翁(指普通老百姓)一样。
总结:这两句诗意味着尽管一些人在朝廷中担任高官,享受着权力和荣耀,但他们仍然不能摆脱普通人的生活,平凡与尊贵交织在一起。

“甍栋相连数亩中”总结赏析

《和工部侍郎新章》是秦观的一首诗,描述了宫殿和农田的景象,并以此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这首诗具有写景和抒情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建筑物和农田的景象。"甍栋相连数亩中"表现了建筑物密集的样子,"出门遥见大明宫"则暗示了诗人身处宫廷附近的地方,可能是官员之家。这一景象反映了宫廷与民间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下来的两句"朝元虽共浮丘伯"和"煮苕还同桑苎翁"则用对比的手法,将宫廷和农田的生活做了对比。"朝元"指的是宫廷中的皇帝,"浮丘伯"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官。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虽然宫廷中的人物地位高贵,但与普通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煮苕"和"桑苎"是农田中的农作物,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宫廷和农田景象的描写,反映了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们在生活中的相似之处,表达了一种对平等和生活的思考。

“甍栋相连数亩中”诗句作者秦观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後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乾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乾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後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更多...

“甍栋相连数亩中”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