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谷无新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焦谷无新颖”出自哪首诗?

答案:焦谷无新颖”出自: 宋代 苏轼 《送参寥师》,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jiāo gǔ wú xīn yǐng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

问题2:“焦谷无新颖”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焦谷无新颖”的上一句是: 剑头惟一鷄 , 诗句拼音为: jiàn tóu wéi yī jī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

问题3:“焦谷无新颖”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焦谷无新颖”的下一句是: 胡为逐吾辈 , 诗句拼音为: hú wèi zhú wú bèi ,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焦谷无新颖”全诗

送参寥师 (sòng cān liáo sh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惟一鷄,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羣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咸酸杂衆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请。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仄。

shàng rén xué kǔ kōng , bǎi niàn yǐ huī lěng 。
jiàn tóu wéi yī jī , jiāo gǔ wú xīn yǐng 。
hú wèi zhú wú bèi , wén zì zhēng wèi bǐng 。
xīn shī rú yù xiè , chū yǔ biàn qīng jǐng 。
tuì zhī lùn cǎo shū , wàn shì wèi cháng píng 。
yōu chóu bù píng qì , yī yù bǐ suǒ chěng 。
pō guài fú tú rén , shì shēn rú qiū jǐng 。
tuí rán jì dàn bó , shuí yǔ fā háo měng 。
xì sī nǎi bù rán , zhēn qiǎo fēi huàn yǐng 。
yù lìng shī yǔ miào , wú yàn kōng qiě jìng 。
jìng gù le qún dòng , kōng gù nà wàn jìng 。
yuè shì zǒu rén jiān , guān shēn wò yún lǐng 。
xián suān zá zhòng hǎo , zhōng yǒu zhì wèi yǒng 。
shī fǎ bù xiāng fáng , cǐ yǔ gèng dāng qǐng 。

“焦谷无新颖”繁体原文

送參寥師

上人學苦空,百念已灰冷。
劍頭惟一鷄,焦穀無新穎。
胡爲逐吾輩,文字爭蔚炳。
新詩如玉屑,出語便清警。
退之論草書,萬事未嘗屏。
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
頗怪浮屠人,視身如丘井。
頹然寄淡泊,誰與發豪猛。
細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
靜故了羣動,空故納萬境。
閱世走人間,觀身卧雲嶺。
鹹酸雜衆好,中有至味永。
詩法不相妨,此語更當請。

“焦谷无新颖”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剑头惟一鷄,焦谷无新颖。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静故了羣动,空故纳万境。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咸酸杂衆好,中有至味永。

平仄仄○○,仄仄○○仄。
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请。

“焦谷无新颖”全诗注音

shàng rén xué kǔ kōng , bǎi niàn yǐ huī lěng 。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jiàn tóu wéi yī jī , jiāo gǔ wú xīn yǐng 。

剑头惟一鷄,焦谷无新颖。

hú wèi zhú wú bèi , wén zì zhēng wèi bǐng 。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xīn shī rú yù xiè , chū yǔ biàn qīng jǐng 。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tuì zhī lùn cǎo shū , wàn shì wèi cháng píng 。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yōu chóu bù píng qì , yī yù bǐ suǒ chěng 。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pō guài fú tú rén , shì shēn rú qiū jǐng 。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tuí rán jì dàn bó , shuí yǔ fā háo měng 。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xì sī nǎi bù rán , zhēn qiǎo fēi huàn yǐng 。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yù lìng shī yǔ miào , wú yàn kōng qiě jìng 。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jìng gù le qún dòng , kōng gù nà wàn jìng 。

静故了羣动,空故纳万境。

yuè shì zǒu rén jiān , guān shēn wò yún lǐng 。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xián suān zá zhòng hǎo , zhōng yǒu zhì wèi yǒng 。

咸酸杂衆好,中有至味永。

shī fǎ bù xiāng fáng , cǐ yǔ gèng dāng qǐng 。

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请。

“焦谷无新颖”全诗翻译

译文:
韩愈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境界。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注释:
①苦空: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为四苦,又有“四大皆空”之说。《维摩经·弟子品》:“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②剑头唯一吷:《庄子·则阳》:“夫吹筦者,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意思是吹箫管能发出较大的声音,如吹剑环上的小孔,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
③焦谷:烧焦的谷子。典出《维摩经·观众生品》:“如焦谷芽,如石女儿。”颖:带芒的穗。作者在这里是说,僧人求空寂灭,是其本份,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并不新奇。
④蔚炳:指文采华美。这两句的意思是:你作为一个出家之人,为何也像我们这些俗人一样,去追求诗歌艺术的完美?
⑤这两句是称赞参寥子诗写得好。
⑥退之:韩愈字退之。韩愈曾写《送高闲上人序》一文,称赞张旭的草书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怿,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故序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四句是说张旭的草书所以通神,是因为乾坤万感,有动于中的缘故。
⑦浮屠人:出家人。
⑧身如丘井:比喻心地寂灭,对世事无所反映。这是就高闲说。还是在《送高闲上人序》中,韩愈又说:“今闲师浮屠化,一死生,解外胶,是其为心,必汩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这里是说,高闲作为出家人,心地淡泊,无事与发“豪猛”,怎能达到张旭的境界?言下似有微辞,语脉承接“退之”而来。
⑨不然:是对前面所说的高闲由于无以发“豪猛”之气,书法艺术就不高的说法表示否定,正如参寥子的诗语之妙,并非如梦幻泡影,于是由书法转为作诗。
⑩这两句的意思是:正因为静,所以对一切动都能了然于心;正因为空,所以能够容纳万事万物。


“焦谷无新颖”总结赏析

赏析: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后落实到“诗法不相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却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之仪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与李去言》中说: “说禅作诗,本无差别。”固然,要把二者的“本无差别”处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线索可寻。比如,禅与诗都注重对主观精神的反映,禅宗固然是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诗歌亦宣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驱遣万象以就我。所以南宋释绍嵩在《亚愚江浙纪行诗自序》说:“禅,心慧也;诗,心志也。慧之所之,禅之所形;志之所之,诗之所形。”另外,如禅思和诗思的不可预测性,禅语和诗语(部分追求“直寻”的作品当是例外)的非逻辑性,都颇能相通。宋代禅学大兴,风行于士大夫之中,因而“学诗浑似学参禅”一类的话头,成为一时风气,而从时间上看,苏轼这首诗可谓得风气之先,对后来严羽诸人以禅喻诗,分别宗乘等,都不无影响。

“焦谷无新颖”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焦谷无新颖”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