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根境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示根境法”出自哪首诗?

答案:示根境法”出自: 宋代 释德洪 《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 诗句拼音为: shì gēn jìng fǎ

问题2:“示根境法”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示根境法”的上一句是: 皆飞而至 , 诗句拼音为: jiē fēi ér zhì

问题3:“示根境法”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示根境法”的下一句是: 其实同体 , 诗句拼音为: qí shí tóng tǐ ,诗句平仄:○仄平仄

“示根境法”全诗

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 (héng shān nán tái sì fēi lái luó hàn zàn)

朝代:宋    作者: 释德洪

惟毗尼藏,称性之印。
印一切法,无有少賸。
而此尊者,跏趺不瞬。
外寂中空,幻灭都尽。
诸佛子等,勿故起妄。
於是像中,作去来想。
昔本不来,今亦焉往。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如一月真,无二无别。
於衆水中,同时见月。
像非异同,月岂生灭。
以应缘故,光影清绝。
锺山衆泉,石井异味。
灵隐衆山,小岭异翠。
此岭此泉,皆飞而至。
示根境法,其实同体。
如此大士,诸法成就。
南岳庐山,宴坐驰走。
而事藏界,随处而有。
虽证无生,亦不灭受。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

wéi pí ní cáng , chēng xìng zhī yìn 。
yìn yī qiè fǎ , wú yǒu shǎo shèng 。
ér cǐ zūn zhě , jiā fū bù shùn 。
wài jì zhōng kōng , huàn miè dōu jìn 。
zhū fó zǐ děng , wù gù qǐ wàng 。
wū shì xiàng zhōng , zuò qù lái xiǎng 。
xī běn bù lái , jīn yì yān wǎng 。
jí yī qiè fǎ , lí yī qiè xiāng 。
rú yī yuè zhēn , wú èr wú bié 。
wū zhòng shuǐ zhōng , tóng shí jiàn yuè 。
xiàng fēi yì tóng , yuè qǐ shēng miè 。
yǐ yìng yuán gù , guāng yǐng qīng jué 。
zhōng shān zhòng quán , shí jǐng yì wèi 。
líng yǐn zhòng shān , xiǎo lǐng yì cuì 。
cǐ lǐng cǐ quán , jiē fēi ér zhì 。
shì gēn jìng fǎ , qí shí tóng tǐ 。
rú cǐ dà shì , zhū fǎ chéng jiù 。
nán yuè lú shān , yàn zuò chí zǒu 。
ér shì cáng jiè , suí chù ér yǒu 。
suī zhèng wú shēng , yì bù miè shòu 。

“示根境法”繁体原文

衡山南臺寺飛来羅漢贊

惟毗尼藏,稱性之印。
印一切法,無有少賸。
而此尊者,跏趺不瞬。
外寂中空,幻滅都盡。
諸佛子等,勿故起妄。
於是像中,作去来想。
昔本不来,今亦焉往。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
如一月真,無二無别。
於衆水中,同時見月。
像非異同,月豈生滅。
以應緣故,光影清絕。
鍾山衆泉,石井異味。
靈隱衆山,小嶺異翠。
此嶺此泉,皆飛而至。
示根境法,其實同體。
如此大士,諸法成就。
南嶽廬山,宴坐馳走。
而事藏界,随處而有。
雖證無生,亦不滅受。

“示根境法”全诗注音

wéi pí ní cáng , chēng xìng zhī yìn 。

惟毗尼藏,称性之印。

yìn yī qiè fǎ , wú yǒu shǎo shèng 。

印一切法,无有少賸。

ér cǐ zūn zhě , jiā fū bù shùn 。

而此尊者,跏趺不瞬。

wài jì zhōng kōng , huàn miè dōu jìn 。

外寂中空,幻灭都尽。

zhū fó zǐ děng , wù gù qǐ wàng 。

诸佛子等,勿故起妄。

wū shì xiàng zhōng , zuò qù lái xiǎng 。

於是像中,作去来想。

xī běn bù lái , jīn yì yān wǎng 。

昔本不来,今亦焉往。

jí yī qiè fǎ , lí yī qiè xiāng 。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rú yī yuè zhēn , wú èr wú bié 。

如一月真,无二无别。

wū zhòng shuǐ zhōng , tóng shí jiàn yuè 。

於衆水中,同时见月。

xiàng fēi yì tóng , yuè qǐ shēng miè 。

像非异同,月岂生灭。

yǐ yìng yuán gù , guāng yǐng qīng jué 。

以应缘故,光影清绝。

zhōng shān zhòng quán , shí jǐng yì wèi 。

锺山衆泉,石井异味。

líng yǐn zhòng shān , xiǎo lǐng yì cuì 。

灵隐衆山,小岭异翠。

cǐ lǐng cǐ quán , jiē fēi ér zhì 。

此岭此泉,皆飞而至。

shì gēn jìng fǎ , qí shí tóng tǐ 。

示根境法,其实同体。

rú cǐ dà shì , zhū fǎ chéng jiù 。

如此大士,诸法成就。

nán yuè lú shān , yàn zuò chí zǒu 。

南岳庐山,宴坐驰走。

ér shì cáng jiè , suí chù ér yǒu 。

而事藏界,随处而有。

suī zhèng wú shēng , yì bù miè shòu 。

虽证无生,亦不灭受。

“示根境法”全诗翻译

译文:
惟毗尼藏,是称性之印。这个印能印证一切法,没有丝毫剩余。而这位尊者,双腿交叉盘坐,目不瞬眼,外在寂静之中,内心空灵,幻象消亡尽灭。诸佛子等,不要故意产生妄想。然后在他心中,产生去来的思想。昔日本来不存在,今天也不会去往何处。即使面对一切法,超越一切相象,如一轮明月般,没有二或别。在众多水面上,同时看到月亮。像和月亮并不异同,月亮又岂会生灭呢。由于因缘的原因,光影清澈纯净,就像锺山的众多泉水,各有其味道;灵隐的众多山岭,各有其翠绿。这些山和泉,都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表现了根本的实相。如此伟大的圣者,成就了一切法。南岳庐山,宴会上坐,又在疾驰奔跑。而事物的界限,随处都存在。虽然证悟了无生,也不会灭受。
总结:这段古文表达了一个圣者通过深入禅定境界,超越相象和幻象,认识到一切法皆为空性的真理。他所证悟的境界超越了生灭,而他在现实中仍然随处运动,并自然表现事物的真实本质。这一段古文强调了空性的理念和内心的觉悟状态。

“示根境法”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由释德洪创作,以深奥的佛学理念表现了罗汉的境界和法性。诗中描述的罗汉是一位禅定深入的菩萨,他的境界超越了世间的幻象,跏趺而坐,静默中体现着真实的存在。罗汉超脱了生死轮回,超越了一切相象,如同明亮的月亮在水中倒影,清晰而纯净,不受幻象的影响。作者通过描述罗汉的境界,表达了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净化和真实存在的理想。

“示根境法”诗句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监》),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於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示根境法”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