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tài shǒu shū láng zhōng fù quē qí sān
送太守舒郎中赴阙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彭汝砺 (péng rǔ lì)

解郡西南促去程,扁舟西下照江明。
旌麾益近青云路,剑佩行朝白玉京。
势位久淹犹郡国,光华此去即公卿。
山林愿听功名起,野拙犹能颂治声。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jiě jùn xī nán cù qù chéng , piān zhōu xī xià zhào jiāng míng 。
jīng huī yì jìn qīng yún lù , jiàn pèi xíng cháo bái yù jīng 。
shì wèi jiǔ yān yóu jùn guó , guāng huá cǐ qù jí gōng qīng 。
shān lín yuàn tīng gōng míng qǐ , yě zhuō yóu néng sòng zhì shēng 。

送太守舒郎中赴闕 其三

—— 彭汝礪

解郡西南促去程,扁舟西下照江明。
旌麾益近青雲路,劍佩行朝白玉京。
勢位久淹猶郡國,光華此去即公卿。
山林願聽功名起,野拙猶能頌治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jiě jùn xī nán cù qù chéng , piān zhōu xī xià zhào jiāng míng 。
jīng huī yì jìn qīng yún lù , jiàn pèi xíng cháo bái yù jīng 。
shì wèi jiǔ yān yóu jùn guó , guāng huá cǐ qù jí gōng qīng 。
shān lín yuàn tīng gōng míng qǐ , yě zhuō yóu néng sòng zhì shē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解郡的西南方向急速启程,乘着扁舟沿着西下江河明亮的光芒前行。
旌旗和麾盖越来越接近青云大道,手持剑佩的人一路朝着白玉京前进。
地位和势力虽然长期停滞在郡国之中,但一旦离开此地,即可晋升为朝廷中的重要官员。
山林之间愿意倾听功名的传扬,即使在荒野之中仍能颂扬治理之声。

全诗概括:诗人脱离了郡县的限制,踏上了向西南方向追求功名成就的旅途。他乘坐扁舟顺江而下,旌旗招展,越来越接近通往京城的青云大道。虽然在郡国中长期停滞,但一旦离开此地,便可步入朝廷的高层,成为重要的官员。诗人渴望在山林间听到功名的传颂,即使身处荒野之中,仍愿颂扬善治的声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追求功名、崇尚治理之道的志向。

赏析:: 这首诗是彭汝砺写给太守舒郎中送行的作品,表达了送行者对舒郎中前程似锦的祝愿和对他的钦佩之情。诗中通过精巧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壮丽景色和送行者的心情。
首节“郡西南促去程,扁舟西下照江明。”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述了送行者启程的情景。扁舟在明亮的江水下行,形成一幅清新的画面,象征着舒郎中的前程一片光明。
第二节“旌麾益近青云路,剑佩行朝白玉京。”表现了舒郎中的威仪和前途。他的旌旗已经临近通往青云之路,佩剑走向白玉京城,显示出他的职责和抱负。
第三节“势位久淹犹郡国,光华此去即公卿。”强调舒郎中在郡国任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他即将前往的地方将是更高的公卿之位。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舒郎中的赞赏和对他的晋升前途的期待。
最后一节“山林愿听功名起,野拙犹能颂治声。”表示送行者愿意留在山林,聆听舒郎中的荣誉和功绩,同时也表达了送行者的朴素与深情。
标签: 送行、崇拜、祝愿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彭汝砺写的《送太守舒郎中赴阙》系列:

本文作者彭汝砺介绍:🔈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神宗熙宁初,召爲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出爲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爲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因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爲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着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着录四十卷),已佚。後人收辑遗诗爲《鄱阳集》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彭汝... 查看更多>>

彭汝砺的诗:

相关诗词: